近年来,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所谓“中国威胁”,还设想中美在台海地区发生冲突并为此多次兵棋推演。

实际上,美国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军工产能上,存在诸多严重问题。

俄乌冲突,虽不是高技术水平的战争,但充分显示出军工产能对战争走向的关键意义。在俄乌前线,双方高频次进行反炮击作战,传统火炮生存率大降。M777这类超轻型榴弹炮在前线损耗严重,传闻损失数量已超100门。在双方小规模接触战里,炮击密度往往是掌握主动权的关键,而炮管供应不足成为乌克兰火炮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根M777榴弹炮炮管虽能承受2500发155毫米炮弹全装药射击,但乌克兰接收的是二手货,火炮能持续射击的炮管数无法确定。美国国会为此列了1.61亿美元预算,想增加155毫米炮管产能,可美国本土仅Watervliet Arsenal能生产,每月最多产10根,这对月需求30根炮管的乌克兰远远不够。

又传来消息,乌克兰战场上M777榴弹炮出现频率越来越低。照此情况,可能是乌方炮管用尽了,也说不定美军自己的155毫米炮管库存也消耗得差不多。要真是这样,那将暴露美军大问题。



要是中美有冲突,缺乏备用零件的美军将陷入无炮可用、无弹可装的困境,毕竟中国并非阿富汗、伊拉克可比。

中国陆军重装合成旅在旅级、营级重火器配比上还可能超过美军陆军,且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在军事对抗中美军恐怕会尝到当年伊拉克军队在战场上的苦果。

美军近年来看似追求高科技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的未来战争形态,强调态势感知将海陆空天电一体化。比如在下一代装备建设上大力投入,但对步枪瞄准镜追求过高的性能,导致M157瞄准镜单价达一万多元,27亿美元也只能分期购买25万套。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武器装备上,像炮弹零件、制导火箭弹等。在俄乌战场,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前期起很大作用,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产能低,27亿美金的投入能买到25万套,且分批交付,还只能供应乌方,美军自身装备也要考虑,再加上向波兰等国供货,导致乌方每套“海马斯”系统平均只有150发炮弹,前线不够用。



而且扩产能呼声喊了近两年,却没见多少改善,M777炮管危机只是美军军事能力差的一个体现。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想要美国以绝对实力在全球维护利益,可如今美军现状是军工产能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未来四年对华外交政策还不确定,但在军事硬实力方面若不改变现状,恐怕难以对中方形成有效制约。

美国近年来一直想挑起中美军事对抗,可真要打起来,其军工产能的短板会让美军难以应对。中国强大的军工实力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可靠保障,相比之下美国问题重重。美国应认识到自身在军工产能等方面的问题,若不及时调整,未来在军事博弈中可能会走向失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