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号写别人的故事,也记录自己的生活

这个新年参加了一次喜丧,过世的是我的一个姑奶奶,享年101岁,真的是高寿了。

姑奶奶生前没经历过大病大灾,一直得到着很好的照顾,子女用钱和孝心为她延续生命。这次过世完全是因为身体像台机器一样,陈旧得无法运转,最终摆停。

在我印象中,这个姑奶奶气质好得不得了,虽是农村老太太,但一直干净秀气,和蔼可亲,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很好闻。小孩子都喜欢亲近她。

姑奶奶的老伴过世后,两个女儿就为她在小城买了一套房,面积不大,一个人住够宽敞了,虽在底楼,但方便老太太进进出出,而且还有一个小院子,夏夜乘凉,冬天可以晒太阳。

当初姑奶奶也不想进城生活,因为在乡下既自由又熟悉。可姑奶奶没儿子,四个女儿全部外嫁,两个在上海,最近的一个在县城,所以就被劝着进城居住了许多年,好在老太太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还找到了牌搭子。

在她渐渐不便照顾自己的生活时,女儿们也为她寻找保姆。可当她知道给保姆一个月的工资时,觉得太费钱了,就死活不同意请保姆了,把保姆一个个都气走。

女儿只好轮流照顾她,在海门和上海之间往返,幸好女儿都孝顺有实力,不厌其烦地付出和照顾。

不光是女儿有孝心,就连女婿在照顾丈母娘这件事情上也从没有表露过嫌弃,也是尽心帮忙,在吃穿用度上一直很大方。

直到大女儿大女婿闯进八十岁的大关,也是步履蹒跚、精力不济的老人了,才有了送姑奶奶进疗养院的想法。

当时还有两个女儿的身体也欠佳,所以他们就同意把姑奶奶送进疗养院。她们首先是好好向老人说清楚原因,不是抛她在那就不管了,而是心力真的不够了,在好一点的疗养院能得到专业的照顾,而且答应她一定常去看她。

姑奶奶当时快要九十九岁了,但头脑还是清楚的,能理解女儿们的难处,没有任何吵闹,乖乖地住进了疗养院。

那疗养院在崇明岛上,远离喧嚣,环境优美,护理专业。除了高昂的护理费用,两个女儿去看望时,还要给护理人员小费,逢年过节还会给个大红包,每次给姑奶奶带吃的东西,也一定会给护理人员一份。

这样护理人员肯定尽心尽力照顾啊!据说是每天为她洗澡按摩,老人身上从来都是清清爽爽,从没异味,而且饮食讲究有营养。

所以姑奶奶能够在疗养院颐养天年,生命最终定格在完整的一百岁。

生前姑奶奶得到了儿女全部的孝心,生后事也是办得风光体面,鲜花环绕,绿叶盎然,心形花簇高贵淡雅,人生最后一程真是风光秀丽。

参加葬礼的人都无不感慨:老太太真是好福气。

人的衰亡是个自然规律,晚年行动不便,生活艰难那也是正常。如果能有个还算不错的身体,还能有一笔养老费,那晚年生活还是能有保障的。

如果真的步入到了长寿行列,饮食起居完全要依靠他人了,那就看儿女了。

一看儿女孝心。确实有孝心的,就不会不管老人,至少会照顾好老人基本的生活,不会在言语上打击老人,不会在行为上嫌弃老人,更会在情感上呵护和尊重老人。

二看儿女财力。如果子女在照顾老人时精力和时间都不充分的话,可以给老人找保姆或是进养老院。但这样选择的话,就要考验儿女的财力和做人了。因为用钱可以买来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就和钱的多少挂钩。

姑奶奶一生勤劳节约,一生精明能干,也有积蓄,但是在高昂的养老费用前也是杯水车薪。但她的女儿有钱,也愿意为她的养老生活一掷千金。

遇上有实力又有孝心的儿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但愿每个努力生活的我们,难免对生活流露出无奈和脆弱的我们,人生的每一程路都能有尊严又体面地活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