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自主车企而言可谓是“大丰收”的一年。在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自主品牌汽车凭借着先发优势完成了对国内合资车企的进一步围剿。与此同时,在风云(参数丨图片)变幻的全球市场中,自主车企们同样表现出了愈发强劲的竞争力。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去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586万辆,同比增长19%,再度登顶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记得在2023年比亚迪首次进入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榜单后,业内便有分析认为,若2024年比亚迪能够实现400万辆的预期销量,便很有可能位列全球前七,甚至跻身前五名。
如今预言成真,随着日前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名出炉,比亚迪果真以427万辆的年销量跃居全球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来自中国的车企——吉利集团也首次杀入全球前十,也标志着其在全球舞台上又完成一个里程碑时刻。而榜单中前四名车企的座次并没有变化,依旧是丰田集团、大众集团、现代起亚集团以及Stellentis集团。
01
“打不垮”的合资车企,
2025年打响国内市场反击战
Part One
不得不承认,过去的几年里,借助新能源、智能化车型的热销,自主品牌迎来快速崛起,反观合资市场却在持续萎缩。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合资品牌销量仅为959.2万辆,市占率跌至34.8%。“合资品牌已日落西山”,甚至“谁会是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合资车企”的讨论不绝于耳。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至少从这份2024全球车企销量榜TOP 10来看,自主品牌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彻底反超还不太现实。
可以看到,比亚迪在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41%达到427万辆,排名较2023年也跃升4位来到第五。然而即使如此“勇猛”的表现,想要追上排在第四位的Stellentis集团,也还有着200万辆以上的距离。
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品牌影响力、产品口碑及部分关键技术上,自主品牌与丰田、大众、现代等大型跨国车企仍有着一定差距。其实换句话说,还是这些合资车企的家底太雄厚了,而中国市场到底只是其全球发展布局的一部分。
就以丰田集团为例,2024年丰田集团全球总销量为1080万辆,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177.6万辆,占比约为16.4%。也就是说,哪怕是将中国市场的销量不计算在内,丰田集团2023年全球销量还有约902万辆,基本做到了与大众集团销量持平,实力和底气显而易见。
再比如在中国市场已经声量见微的现代起亚集团,去年甚至多次被传出将成为“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合资品牌”。尽管去年相继推出了第十一代索纳塔、第五代胜达、全新途胜L等重磅车型,但市场反响仍未达预期火热,再加上在纯电、插混等新能源领域也没有太大突破,就是这般表现,其2024年全球销量还能有723万辆,领先比亚迪近300万辆。
当然,无论稳居前四是丰田、大众、现代起亚、Stellentis,还是排在后面的通用、福特、本田、日产,过去几年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趋势都或多或少出现了疲软的情况。因此,如果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中保持有效竞争力,依旧是这些跨国大厂们绕不开的话题。
而面对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多数主流合资车企都已经行动起来,加速调整在华战略和打法,从智能技术到新能源产品全面上阵。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合资车企将以更加激进的姿态开启对自主品牌的“反攻”,中国市场也必将呈现出更多新的看点。
02
“跨大步”的自主品牌,
2025年要开辟更多新增长点
Part Two
反观自主品牌这边,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4年,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赛道进一步实现全球销量和品牌影响力的双重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074.8万辆,同比上涨47.1%。其中,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车企都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
而根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25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预估达90万辆,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31%。显然,在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可以说依旧大有可为。
当然,在越来越内卷的市场中,未来自主品牌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所展开的厮杀势必将愈加激烈。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讲,在新的竞争格局拉开之前,谁更积极拥抱变化,开辟出更多新的增长点,谁就有更大机会存活下来。而从国内卷向国际便是一条高质高效的新希望之路。
实际上从2024年全球销量榜单中就不难看出,以比亚迪和吉利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践行着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的目标。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足迹已覆盖全球六大洲,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同时在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巴西等国家均建有工厂。
吉利集团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海外出口累计销量达403923辆,同比增长超过53%,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全球品牌影响力,为中国汽车出海树立了新典范。可以说,此次能够进入全球销量前十之列,吉利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已成为其得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除了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步伐之外,“打铁还需自身硬”仍然是取得成功的最强真理。还以吉利集团为例,近年来其始终对技术和产品线进行不遗余力地优化。
首先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引领下,吉利集团在技术研发上实现了多项突破,如GEA新能源架构,是全球首个四位一体AI智能架构,而神盾短刀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升,不仅为吉利集团赢得了电池技术领域上的竞争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信任感。
另外在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与高效融合的同时,吉利集团在产品线上也推出了多个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车型系列,如领克、极氪、睿蓝、吉利银河等。尤其是吉利银河系列自上市以来便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多款产品登顶各细分市场销量榜前列。2025年1月,吉利银河销量就达到93545辆,同比增长超134%,再创新高。
毫无疑问,当下正是新能源和智能化驾驶技术方兴未艾的窗口期,对于拥有技术优势的自主品牌而言也是一个能进一步实现超越的好机会。这不仅是针对国内市场,同样更适用于全球市场,如何抢在丰田、大众等车企反应过来之前拿到更多话语权,恐怕将会是比亚迪、吉利集团这些头部自主车企加速成为世界级品牌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