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赵搏摄
2月8日,达州召开全市税务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税收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卓玉梅作工作报告。
据介绍,2024年全市税务系统聚焦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主题,聚力“七个大提升”重点工作,坚定“拼”的意志,保持“进”的姿态,汇聚“新”的动能,“六个达税”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一是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深化。探索建立县级税务局政治机关建设动态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思想政治专题调研,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和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关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连续三年位居地方党建工作“好”等次,各县(市、区)税务局参加地方党建考核稳居“第一方阵”。二是党纪学习教育持续发力。细化明确3方面8项具体落实清单,建立“关键少数”带头学、“绝大多数”跟进学、特殊群体灵活学“三学机制”,开展集中学习254次,对213个党支部实现全覆盖、全过程指导。常态化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学习张志刚同志先进事迹。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及以案促改工作。加强派出机构监督,规范设置基层党委、纪委,组织百名分局长共上“警示教育课”等经验做法获得《中国税务报》推介。三是服务大局成效持续彰显。2024年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1.17 亿元,全市涉税经营主体达16.4万户,较年初净增4.04万户。服务市场主体积极有为,在21家行业协会商会设立税惠政策落实“信息采集点”,获得省民营办推介,税务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搭建乡村“税费解忧e站”,实现咨询服务市级集中受理、24项业务“办问协同”,获评达州市“放管服”改革及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创新实施“纳税信用A计划”,全市A、B级纳税人数量同比增长9.21%。助力科学决策扎实有效,税收经济分析报告得到各级领导批示肯定19次。四是税费治理效能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省局“揭榜挂帅”任务,4项揭榜项目、1项自主创新项目在全省税务系统推介,位居第一方阵。加强税收服务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统一政策执行口径16项,《弹好区域税收“协奏曲”》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案例集。五是税务干部队伍持续向好。鲜明实干实绩导向,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好评率、新提拔干部民主评议认同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税悦达人”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青年干部教育管理相关做法被总局《每日动态》推介。持续减轻基层负担,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市局机关文会数量同比减少14%、13%。帮助职工解决困难或诉求31项,达州税务精神家园更加丰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部署首个完整年度,也是“六个达税”三年行动计划交账之年。会议要求,全市税务系统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1236”工作思路不动摇,以“强基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强“五基”提“五效”,全面推动“六个达税”建设圆满完成,奋力书写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达州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筑牢政治根基,全面提升党建引领质效。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体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持续健全完善垂管为主、地方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机制,深化“下抓两级、抓深一层”工作机制,着力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对老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加强税务师行业、离退休支部党建工作。
——强化征管基础,全面提升税收治理实效。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按照总局、省局统一安排,用好“揭榜挂帅”经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统一到组织收入全过程。深化税费服务方式转型升级,全面优化纳税申报管理,打通跨税费种、跨部门数据逻辑关联。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丰富拓展“纳税信用A计划”,深化银税互动,提升征管规范性。
——夯实发展基石,全面提升安全稳定长效。紧盯风险隐患,提升税收监管水平。认真落实国办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切实规范和优化税务执法。加大对涉税违法打击震慑力度,持续加强典型案例曝光,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持续深化审计整改,扎实筑牢安全底线。
——激发基层活力,全面提升干事创业绩效。持续推动“目标”减负,在干部职工重点关注的问题上发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抓基础抓管理抓落实。持续精文减会,优化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疑点数据统筹力度。选优配强县级局领导班子,强化基层分局长选育管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科学有序抓好青年干部培养使用。大力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为精神家园建设凝聚奋进力量。
——坚持严的基调,全面提升管党治党成效。一体防治税收风险、执法风险、廉政风险。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强力正风肃纪。加强党建纪检队伍建设,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