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相互作用是引力和电磁力的合力。引力可以大于电磁力也可以大于“强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统一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分析如下:

首先,必须确定明确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半元电荷,组成的规律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Q是常数。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单独的半元电荷不存在,这一结论被美国物理学会2022年冬季会议录用,录用截图摘要如下:



根据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基本粒子存在三种形式:中性基本粒子、正元电荷基本粒子、负元电荷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切相互作用的基础。

其次,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之间的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我在《基本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和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统一四种相互作用》论述到,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f=Gh^2/λ^4c^2——(1),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h是普朗克常数、c是光速、λ是两个基本粒子之间的距离、f是两个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带电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的数学描述是:f电=Kh^2/λ^4c^2——(2),其中,K是静电引力常数。

第三,当粒子之间的距离很近时,必须考虑粒子的半径。根据现有科学认知及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质子一定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电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存在方式,也就是说,电子是一种负元电荷基本粒子。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386倍,所以可以推断质子内部存在约1836个基本粒子,其中一个基本粒子是正元电荷基本粒子,其余都是中性基本粒子。当两个质子相互靠近时,一个质子存在的中性基本粒子和另一个质子的中性基本粒子相互吸引的同时,各自存在的正元电荷基本粒子相互排斥,导致两个正元电荷必然移动到两个质子的最远端,而其他的中性基本粒子靠的会更近,中性基本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能到10^-20m数量级,而两个正元电荷基本粒子的距离就是现在科学认可的强相互作用距离10^-15m数量级,所以相邻的两个质子,质子的质量是极其不均匀的,本质是基本粒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由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可知:基本粒子的质量、空间半径是可变的,由于存在质子内部的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应该小于电子的空间半径,所以存在质子内部的基本粒子的质量应该大于电子的质量,这样存在质子内部的基本粒子的数量必然小于1836个,假设存在质子内部的基本粒子的数量是1000个。下面在考虑质子半径的条件下,计算质子之间的引力和静电力:

质子之间的引力是1000对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和:1000f=1000Gh^2/λ^4c^2=1000×6.67×10^-11h^2/(10^-20)^4 c^2=6.67×10^72(h^2/c^2),令h^2/c^2=P,则两个质子之间的引力1000f=6.67×10^72P;计算质子之间的静电力:f电=Kh^2/λ^4c^2=9×10^9 h^2/(10^-15)^4 c^2=9×10^69(h^2/c^2)=9×10^69P,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质子之间的引力可以大于静电力,也可以大于“强相互作用”。其实,强相互作用是特别的引力。

强相互作用是特别的引力,引力本质也是电磁力作用的结果。现代科学证实弱相互作用是电磁力的一种特别作用。

结论:引力是基本粒子作用的结果、电磁力是基本粒子作用的结果,所以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统一于基本粒子作用的结果,至此统一场完成——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