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的疑问,但改革的内因,绝对有不可不为之因素,主要目的,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
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预计到2035年,我国就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可预判的问题,不得不防,延迟退休,听起来“死板”,其实,有很大的灵活。
其实是好事
长寿,千百年来人类的共同追求,成了老龄化的重要原因,这份喜,就逐渐被人忘却。
专家预测,预计到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就将突破4亿,如此数字,总让人觉得社会压力的庞大,但能有老龄化,本质上,是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
至2023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高龄,真正完全依赖重体力劳动者的数量却在减少,知识性的岗位,讲究经验,方方面面,都为延长工作年限提供了可能。
新规出炉,很多人乍一听,眉头都是一紧,2025年1月1日开始,计划用15年时间,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男职工的60岁,延长到63周岁,女职工的50周岁,延长到55周岁,55周岁,延长到58周岁。
除此之外,从2030年开始,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但这一切内容,都非完全固定,既然说的是弹性退休,肯定要分不同情况,不同分析。
虽有法定退休年龄,却并非到了这个岁数,想上班,却被强迫退休,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符合的时间区间内,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可以理解为,晚年的“灵活就业”。
想提前退休的,也可以,提前3个月告知单位,到时间了,就可以走人,只要提前给公司说,留下准备的时间就可以,不会有别的负担。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不可强硬违背员工意愿,即便是弹性提前退休,也不会影响领取养老金,只要是走正规程序且审核通过的,退休次月,就可以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
不绝对的自由
弹性有前提,自由也有例外,三大团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便要及时去办理退休手续。
“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成了不允许延迟的群体,这一规定,其实瓦解了很多人的担忧。
“渐进式延迟退休”早就提出,2013年时,便有人发出疑问,延迟退休会否让公务员群体更加受益,当时就有人反驳,延迟退休面向的主要群体,其实是专业工作者,并未有率先延迟公务员退休年龄的建议,担忧,也理解,故2025年新规,公务员成了到期就要去办理退休手续的存在。
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担忧,并未结束,对那些即将达到退休年龄的失业人员,也有补偿措施。
正常规定,本来是该领取养老金的,摇身一变,不仅领不到,还要多缴纳几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就业和生活都面临问题,对这样的存在,国家也考虑到了,实打实的送上真金白银,在渐进式实施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养老保险费由失业保障基金为其缴纳。
退休,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但也代表着“无趣”的开始,习惯忙碌的人,骤然停下,其实也会不适应。
英国有位名叫奥托·奥特的老人,73岁高龄时,每周还是会去工作六天,不打算退休,人生态度就是:只要我还能工作,我就会继续工作。
不喜欢退休的人,有的是真正喜欢工作,觉得可以兼顾挣钱和交朋友,还有人是担心挣的不够多,不够给孩子预留足够的存款。
久坐不动的生活,听起来好像是完美的,但更多的老年人,却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总要找点事情做,如此情况,衍生出新的担忧,“狼多羊少”,留住了老年人,岂非进一步压缩了年轻人的就职空间?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所谓渐进实施,本质上也可理解为,一边实施,一边观察,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不是说一下子就得到位,更大可能,只是较小幅度推进,不会出现挤占太多就业空间的情况。
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可谓是相当之有限,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招工难、用工荒”的情况,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近十多年,劳动人口数量其实是逐年减少的,延长退休年轻,对市场维持劳动参与率很有必要。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年轻人和老年人擅长的工种存在很大的不同,老年人普遍属于技能型人才,即便在单位,也多在管理层,年轻人的尝试更新颖,新生力量,需要工作的历练,老年人退休空出来的岗位,并非所有年轻人都能顶的上去。
工作不是替代关系,更像各有所长,职业差别大,不存在“抢饭碗”这种说法。
最后一重担心,恐落在养老金的领取上,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多了五年,按一年两万为例,五年就是十万,是否会让个人吃亏?
这种想法,也属多余,缴纳的多,领的也多,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本就属于老年人的钱,谁都拿不走,也不会有人拿。
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比之很多,时间跨度要更大,民众担心的问题,国家肯定会想办法解决,更加便民的服务,都会在日后陆续推出,个人不必过分担忧,也不用对延迟退休有太大的抗拒,毕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出现,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可让社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