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这个春节热闹非凡。

特别是《哪吒2》的上映,不知道盘活了多少濒临倒闭的电影院,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和轰动。



如今《哪吒2》以破竹之势横扫票房,42.53亿的惊人成绩让它跻身中国影史票房前八,更以57.76亿元的累计票房超越《长津湖》,登顶冠军宝座。

这部国产动画电影似乎正在书写一场“国漫崛起”的传奇。



然而,伴随着鲜花与掌声而来的,还有一浪高过一浪的争议。

有人质疑《哪吒2》在角色设计、叙事结构甚至特效风格上抄袭美日动画”,更有人直言其“文化输出不如《你好,李焕英》纯粹”。

一部被寄予厚望的“国漫之光”,为何在巅峰时刻遭遇口碑分化?



抄袭疑云

《哪吒2》的制作团队斥资超5亿元,打造了1900多个特效镜头。

海底龙宫的瑰丽奇景、哪吒与敖丙的水火对决,每一帧画面都堪称视觉盛宴。



在剧情上,电影跳出了传统神话的框架,将哪吒塑造成一个在命运旋涡中挣扎的少年。

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传递出对自我身份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这些努力让《哪吒2》不仅在国内市场势如破竹,更在海外预售中表现亮眼,甚至被外媒评价为“东方神话与好莱坞叙事的完美结合”。



然而,正是这句“完美结合”,成了争议的导火索。

电影上映后,有网友指出《哪吒2》中哪吒的“火焰特效”与日本动画《鬼灭之刃》的“火之神神乐”高度相似。

而海底战斗场景的构图,也被认为神似迪士尼《海洋奇缘》中毛伊与恶卡的对决。



更尖锐的批评则指向剧情内核,哪吒从“叛逆孩童”到“觉醒英雄”的成长路径。

与漫威《蜘蛛侠》系列中彼得·帕克的角色弧光如出一辙,“看似中国神话,实则是好莱坞套路的东方化包装”。

面对种种质疑,制作团队始终未正面回应。



但市场分析师赖力的观点或许能解释部分现象,《哪吒2》的国际化叙事确实借鉴了成熟商业片的模式,这是为了降低文化折扣,让海外观众更容易接受。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支持者认为学习先进经验无可厚非,反对者则痛心疾首,若连哪吒都要靠模仿西方套路出海,国漫的文化自信何在?



为什么输给“李焕英”?

在争议声中,另一种对比悄然浮现。

2021年,《你好,李焕英》以54亿票房成为现象级电影。



这部没有炫目特效、没有宏大叙事的喜剧片,凭借对亲情的朴素刻画,让无数观众泪洒影院。

如今,《哪吒2》被拿来与之对比,有人认为,《李焕英》的成功靠的是真诚,而《哪吒2》的技术再强,也掩盖不了原创性的不足。

这一观点看似苛刻,却戳中了国产动画的痛点。



近年来,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国漫的崛起始终与“技术追赶”紧密相连。

超写实的毛发渲染、好莱坞级的分镜设计、国际化的配乐团队……这些努力固然让中国动画摆脱了“低幼粗糙”的标签。



在《哪吒2》中,哪吒与父母的亲情线本可深挖,却被密集的打斗场面挤压。

龙族与天庭的权谋斗争充满潜力,却最终沦为背景板。

相比之下,《李焕英》用一场穿越戏,将母女间的琐碎日常化为催泪炸弹,恰恰证明,真正的共情无需依赖视觉奇观,而是源于对人性最本真的洞察。



《哪吒2》登上纽约时代广场时,外国网友的评论多是“特效很棒、打斗很酷”,但对“混天绫”“乾坤圈”背后的文化寓意知之甚少。

而《李焕英》虽未刻意宣扬“中国风”,却通过“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普世主题,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理解了中式亲情的含蓄与深厚。



这或许说明,一味追求“国际化表达”,反而可能让文化符号流于表面,而扎根本土的情感,才能真正跨越国界。

国漫崛起,到底需要什么?

面对抄袭指控与对比争议,《哪吒2》的困境并非个例。



从《大鱼海棠》被指模仿宫崎骏,到《白蛇:缘起》的画风争议,国产动画似乎总难摆脱“像谁”的质疑。

《哪吒2》的争议,本质上是国漫转型期的阵痛。



它证明了中国动画已有比肩国际的制作实力,却也暴露出叙事原创性的短板。

要真正走向世界,国漫需要的不仅是更精细的渲染、更宏大的场景,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



这个灵魂,可以是《大闹天宫》中“泼猴”反抗权威的野性,可以是《山水情》中水墨丹青的意境,也可以是《哪吒1》里“打破成见”的锐气。



当技术为故事服务,而非故事为技术妥协时,国漫才能真正拥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反观《李焕英》的成功,则提供了一种更质朴的启示,真诚比野心更重要。

贾玲没有试图用特效征服观众,而是用亲身经历打动观众。



她没有刻意强调“中国风”,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普通家庭的情感厚度。

这种“以柔克刚”的传播方式,或许比砸重金登陆时代广场更有效。

《哪吒2》的争议,绝不会是国漫面临的最后一次拷问。



但无论是“抄袭”的指控,还是与《李焕英》的对比,都在倒逼行业反思,中国动画究竟该以何种姿态走向世界?

正如《哪吒2》里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国漫的未来,既需要学习国际经验的谦逊,也需要坚持文化根脉的傲骨。



既要有打造视觉奇观的野心,也要有关注人性本真的诚意。

当技术、故事与文化真正融为一体时,中国动画才能诞生下一部既无需被质疑“抄袭”,也不必被对比“不如”的作品。

到那时,国漫的“出海”,将不再是“杀入”时代广场的偶然,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