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8日)下午,《哪吒2》票房突破70亿元,继续刷新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纪录。

同时,另一幕也引起外界关注成都发布显示,近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曹立军前往成都高新区调研,期间与饺子等《哪吒2》主创团队交流。

外界可能不知道,影片的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和导演饺子,一直扎根于成都。十几年前,医学院毕业的导演饺子凭借一腔热爱,在成都高新区创办可可豆动画前身,潜心打磨《哪吒》系列。

从此,世界影史多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中国多了一个从成都走出的顶级IP。

诞生于成都

哪吒破70亿,赢麻了

《哪吒2》到底有多火?

上映10天,《哪吒2》票房破70亿元,多项纪录被连续刷新:这是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也是最快破50亿票房、春节档单日票房最高(超8亿)、首部连续5天票房逆跌的影片。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幕是,《哪吒2》还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

登顶只是起点。猫眼专业版对《哪吒2》的票房预测已超过100亿元,一个超级神话即将诞生。


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有意思的是,哪吒的“故乡”成为热门话题,多地争相“认亲”,乘势宣传,希望接住这波流量。

实际上,成都才是哪吒“老家”《哪吒2》在成都备案,饺子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制作团队可可豆动画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无疑,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都造”电影。

影片中的巴蜀文化元素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太乙真人的川味普通话、三星堆青铜面具元素,还是陈塘关百姓的竹椅盖碗茶和川西民居飞檐设计,都打上了四川印记。

除可可豆动画外,《哪吒》系列背后还有一长串的成都本土企业星阅辰石打造动态分镜系统,艾尔平方负责三维场景渲染,墨境天合主打视效制作,美术担当则是画心科技,最具辨识度的配音由声娱文化负责……

终于,这场泼天富贵来到了“五年磨一剑”的导演饺子,以及核心出品方光线传媒。《哪吒2》共有5家出品方,其中3家是光线传媒关联公司,另外2家则是饺子持股公司。

春节假期后A股开盘,光线传媒股价连续三日上涨,市值超400亿元,创近四年新高。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月4日(上映7天),《哪吒2》贡献营收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这一数据已超2024年前三季度总营收的70%。

这无疑是一场集体盛宴。

四川80后

半路出家,问鼎中国影史

回到原点,缔造哪吒的饺子,是一位四川娃子。

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在成都长大,父母都是医生。从小最大的兴趣除了看动漫就是安静画画,课本空白处画满了涂鸦。

1999年,饺子考上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药学专业。那时靠画画赚钱的人凤毛麟角。出于现实考量,他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稳妥的路。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大三那年,饺子偶然接触到三维动画软件Maya,发现一个人也能做出好画面,儿时漫画家的理想被瞬间点燃。打那以后,饺子告别医学,全身心投入去自学动画。

现实并非一帆风顺,改行需要“不认命”。毕业后,饺子先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后辞职在家打磨动画短片。他曾回忆,那段时间靠着母亲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撑了三年多。没有专业培训,没有人脉,全靠自己摸索,亲戚朋友直言他不务正业。

直至2008年,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一炮而红,斩获国内外30多个专业奖项。要知道当时的国产动画尚处莽荒,几乎没人敢投资。

“这是第一步,没有第一步就没有下一步。长片必须有基础,别人才相信你能够做更好的东西。”饺子坚信靠作品说话,中国的动画产业未来一定有光明。

次年,他和朋友在成都高新区创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想做高质量的动画长片。直到2015年,饺子拿到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的投资,成立“可可豆动画”,《哪吒》正式立项。

彼时,距离饺子自学动画已过去14年之久,终于等来做长篇动画的机会。选择哪吒,除了对童年记忆《哪吒闹海》的喜爱和致敬,饺子直言想做一部想打破成见的动画,这也是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写照。正如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2019年暑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之姿刷新国产动画纪录,获得超50亿的票房成绩。续篇向来难写。还好,又过了五年,《哪吒2》王者归来。

一路走来,饺子感慨良多,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称遇上一个好时代,才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正如影片结尾哪吒与敖丙的对话,“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试试。”

一座动漫之都

见证国产动漫崛起

哪吒诞生于成都,并非偶然。

正如饺子曾坦言:“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则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当中还有一个细节:饺子刚在成都创业时,是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给予了支持,从政策咨询、房租减免、培训交流,再到业务对接、项目申报。并在基地牵线搭桥下,饺克力顺利承接了武侯祠大庙会等文创产品。

梳理下来,除了出品《哪吒》的可可豆动画、创作《十万个冷笑话》的艾尔平方、曾参与《黑神话:悟空》《流浪地球》的墨境天合都坐落在成都高新区,这里还聚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等企业及平台,悄然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产业生态。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哪吒》项目就像一届奥运会,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们。而成都高新区成了奥运村,只需要10分钟的路程,就能任意排列组合出一支理想的制作团队。

时至今日,成都高新区已聚集数字文创相关企业6000余家,2024年162家规上文创企业实现营收1141亿元,产业链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已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把视野拉长,成都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动漫文创行业的盘龙卧虎之地。

这背后,是一场持续20余年的长跑。时间回到2006年,成都被选为国家级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与北京、上海、广州并肩,先后成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首家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早在《哪吒1》票房与口碑双赢时,成都就召开文创产业发展专题会,分析研究现象级文创作品背后的产业机遇。彼时讨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让“哪吒”扎根成都?

2022年,成都率先发布数字文创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数字文创从“盆地”走向“高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00亿元至3400亿元。

当文创土壤足够厚,那么爆发力就足够强。除了《哪吒》,成都已孕育出《王者荣耀》这样的全球领先手游团队,诞生《汉化日记》《万国觉醒》《十万个冷笑话》等精品力作。

放眼望去,国产游戏动画崛起不再是空话。犹记得,去年开创国产3A游戏历史的《黑神话:悟空》和冯骥、杨琦团队,同样是数年磨一剑,发售后的24小时内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让全世界玩家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而《哪吒2》最感人一幕在于片尾,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没有一家外国公司。

出圈的土拨鼠,出自同为春节档竞品的《熊出没》团队;《深海》的红极动画将其最精湛的水墨粒子渲染技术悉数奉献;还有《白蛇》《凡人修仙传》《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以及《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4040名动画人,集结了“整个龙族最坚硬的龙鳞”,硬生生托起了《哪吒2》的票房奇迹。

换言之,成功是一群人的坚持,也是动画工业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顶级团队们纷纷贡献出自己的长板,踮着脚,拼命够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想起电影中哪吒走出陈塘关,望向更广阔的天地。属于中国动画的远大征途,才刚刚开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