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吃多了难免觉得油腻。
这时候,来几道清爽的蔬菜,既能解腻又健康。
不过,大家在买菜时可得仔细一点,因为有些蔬菜可能含有甲醛。
甲醛这东西,大家应该不陌生,它可是个“隐形杀手”,长期接触对健康可没好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春节期间买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7种蔬菜,它们可能含有甲醛,建议大家尽量少买。
一、无根的豆芽
豆芽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黄豆芽和绿豆芽,炒菜、煮汤都少不了。
但有些商家为了让豆芽看起来更白净、卖相更好,会用一些化学物质处理,比如甲醛。这样一来,豆芽不仅营养大打折扣,还可能对健康有危害。
自然生长的豆芽根部比较长,颜色偏黄,而那些无根豆芽看起来特别白,根部很短。
如果用手轻轻一掐,豆芽特别脆、容易断,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加工”过的。
二、过分鲜亮的娃娃菜
娃娃菜口感鲜嫩,很多人都喜欢用它来煮汤或者清炒。
但有些商家为了让娃娃菜看起来更新鲜、保存更久,会在包装前喷一些甲醛溶液。
这样的娃娃菜虽然看起来水灵灵的,但吃多了可不好。
如果娃娃菜的颜色特别鲜亮,甚至有点不自然,闻起来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那就别买了。
建议少买袋装的娃娃菜,直接买散装的,回家多洗几遍再吃。
三、水培的大蒜苗
水培的大蒜苗长得快,看着整整齐齐的,很吸引人。
但有些黑心商家,为了不让大蒜苗在水里烂掉,就往水里加甲醛。
自然生长的大蒜苗颜色偏深绿,而水培的甲醛大蒜苗颜色特别鲜亮,摸起来也很脆嫩。
如果觉得不对劲,尽量选择土培的蒜苗,更安全。
四、异常白的莲藕
莲藕是炖汤、炒菜的好食材,尤其是春节时,莲藕排骨汤可是很多家庭的必备菜。
但有些莲藕看起来特别白,几乎一点瑕疵都没有,这可能是用甲醛漂白过的。
自然生长的莲藕表面会有些斑点,颜色偏黄,而漂白过的莲藕通体雪白,摸起来特别光滑。如果看到这种莲藕,尽量别买。
五、久泡的木耳
春节做饭时,干菜肯定少不了,尤其是口感脆嫩的木耳,很多人都爱吃。
木耳得泡发才能做菜,大家有时候为了省时间,会直接去外面买已经泡发好的。
但有些商家为了让木耳看起来更亮,能够保存更长时间,会用甲醛溶液处理。
如果泡发后的木耳特别鲜亮、质地特别脆硬,或者闻起来有刺鼻的味道,那就要小心了。
建议买干木耳自己泡发,泡的时候多换几次水。
六、表面有刺鼻气味的生姜
生姜是厨房里的“万能调料”,炒菜、炖汤都少不了它。
但有些商家为了不让生姜烂掉,保存时间长点,就用甲醛溶液喷或者泡生姜。
所以大家买生姜的时候,尽量选择表面粗糙、颜色自然的生姜,如果生姜闻起来有刺鼻的化学味道,或者表面特别光滑、颜色特别亮,那最好别买。
七、过于硬挺的西蓝花
西蓝花营养好,可就是放不了多久,容易发黄、变软。
有些商家为了让西蓝花一直硬挺挺的,看着新鲜,就用含甲醛的保鲜剂。
西蓝花表面坑坑洼洼的,甲醛很容易留在上面,还很难洗干净。
吃了这样的西蓝花,甲醛就进身体里了,对抵抗力弱的小孩、孕妇和老人,危害更大。
如果担心买到的蔬菜可能含有甲醛,别着急,以下几个减少甲醛残留的小方法可以收好:
1、多洗几遍
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蔬菜,尤其是叶类菜和菌类,能去掉一部分甲醛。
2、泡一泡
把蔬菜放在清水里泡15—20分钟,也能减少甲醛含量。
3、焯个水
像豆芽、木耳这些菜,焯水后再烹饪,能有效去掉甲醛和其他有害物质。
4、选靠谱的地方买
尽量去大型超市或者信誉好的农贸市场买蔬菜,别贪便宜买来路不明的菜。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在买蔬菜时,咱们不仅要挑新鲜的,还得留意那些可能被甲醛“加工”过的菜。
不过大家也别太焦虑,市场上的大部分蔬菜还是没问题的,只要多留个心眼儿,别光图便宜和好看,买回家后再好好清洗、处理一番,这样就能让自己和家人吃得更放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