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网友咨询:

  如何判断订立合同时是否存在重大误解?

  郝文刚律师解答:

  重大误解,是指由于行为人在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以及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方面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情况下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判断当事人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应根据误解者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状况、行为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确定。

  重大误解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错误认识。

  2.行为结果与主观意思相悖。

  3.主观错误认识与行为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客观上遭受经济损失。



  郝文刚律师补充: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其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郝文刚律师

北京市北方(保定)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保定市委、市政府顾问专家库成员。擅长刑事辩护、民商事合同纠纷处理、债权债务关系处理、交通事故处理(醉驾免诉、恢复驾驶本)、企业(个人)担保剥离(免除担保人责任)、公司法律顾问业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