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子女的距离,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愈发疏远。
身为父母,原以为自己越老,子女越会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殊不知,这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陪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奢侈、珍贵”的事儿。永远都是一只手掌拍不响的。
或者可以这样说,每一代的人类都是如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跟自己的亲生父母越来越疏远。
如果屏幕前的你,已然为人父母,那你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当子女的时候,是否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每一代人类的共性。子女越长大,跟父母的距离越疏远,说明了这些问题。
一、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变得愈发严重。
父母属于传统一代人,子女属于崭新一代人。新旧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
40后和50后,生育了60后和70后。对于60后和70后选择“下海经商”,40后和50后是不理解的,他们依旧认为,在农村耕田比较好。
60后和70后,生育了80后、90后,甚至00后。对于80后、90后和00后的内卷、单身、原子化,60后和70后是不理解的,他们依旧认为,还是有家庭比较好。
可见,40后和50后,跟60后和70后存在代沟。60后和70后,跟80后、90后以及00后,存在代沟。每代人,都有代沟。
所成长的时代、环境、情况不一样,那每一代人的选择,也就截然不同。
就跟买房一样,60后和70后认为,只要努力,就买得起房子。因为60后和70后,在新千年的时候,吃了房产的红利。
而80后、90后和00后,就只能高位接盘。因为在他们长大的时候,房产红利已经消失不见了。
二、生活方式不同,始终是要疏远的。
既然存在代沟,那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中老年人,都偏向于“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哪怕有吃有穿,也依旧简朴。
现代的年轻人,都偏向于“精致”的生活方式。无论如何,也不能苦了自己。
前者不认同后者,后者不认同前者,要是他们住在一起,岂不是会天天吵架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两代人,只会相看两相厌。不是你讨厌我,就是我嫌弃你。
至于对错,其实没有人是错的,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罢了。
“苦行僧”的生活方式,适合传统的中老年人,这是他们的选择。“精致”的生活方式,适合现代的年轻人,这是他们的选择。
所以说,这两代人,最好不要住一起。
三、选择更多了,也就不可能陪伴在一起。
你问一个年轻人,是选择回到老家,还是奔赴大城市打拼呢?
我想,他会选择后者,而不会选择前者。因为去到大城市,还有无数的希望。而留在老家,简直是没有希望。
以前,交通不发达,进入大城市也诸多不便,所以人们会留在老家生活。
如今,交通发达,进入大城市也就分分钟的事儿,所以人们会选择到大城市打拼。
远离了农村,奔赴了大城市,就等于远离了父母,跟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陪伴,就是一场奢望。
如果你身为父母,那你会阻止孩子奔赴大城市吗?你不会,因为你也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过得更好。
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走出小县城,走出小地方,这是无数人的必然选择,谁都无法阻止。
四、两代人的矛盾、割裂,正在扩大化。
存在代沟,也就是观念冲突,这不是问题,只要相互“体谅”就行了。
生活方式不同,容易吵架,这也不是问题,只要相互“包容”就行了。
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我们都做不到。体谅和宽容,这是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特别困难的事儿。
父母,一般都无法体谅子女。在他们看来,我的辈分比子女高,凭什么我要谦让子女?
子女,一般都无法包容父母。在他们看来,父母只会以大欺小,道德绑架,凭什么我要惯着他们?
谁都不肯退让一步,这关系能好起来吗?
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割裂,只会无限度扩大。唯有体谅、包容,才能拯救岌岌可危的亲缘关系。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