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今年春节档星光熠熠,哪吒2《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一枝独秀,勇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后续也有望冲击90亿元+!影评中无数的“吒儿值得”,在众多影评中,“吒儿值得” 的呼声此起彼伏,这足以证明《哪吒 2》的火爆并非偶然或资本推动,而是凭借着角色本身的独特魅力、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精良的制作,成为了一部实至名归、深受观众认可的佳作!在令人振奋的亮眼成绩背后,观众也了解到国漫兴起,多家中国动漫团队倾其所有通力合作的团结奋进;创作精良、帧帧艺术的导演在电影制作与作品打磨上的极致追求。除此之外,相信影片能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以高口碑快速破圈,也一定离不开作品内容本身的起承转合而生成的激励鼓舞力量。饺子导演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在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不是能外包的东西”。
哪吒2的剧本成功之处在于坚持走人民路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作人民认可的接地气好作品,最终才有被观众认可,被时间证明的底气。影片对三对主人公的亲情与代际关系处理的细腻入微,笔者也想就此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分歧和矛盾处理谈谈看法。
一、“吒儿值得”背后的父母恩情
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依旧会记得敖光敖丙的父子情,也会记得吒儿父母的儿时养育回忆,也会被申公豹的救父心切感动。儿行千里母担忧,天下父母永远最最挂念的是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养育恩情比天高比海深,为了孩子能够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只求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快乐长大,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哪吒2中,最后敖光做出了父亲角色榜样,他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敖丙自由远去,允许他放弃振兴龙族的使命,不顾一切反抗世俗,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而他依旧选择成为那个儿子身后那个坚不可摧的后盾,默默在深海关注儿子。是否敖光的保守想法就一定有错,敖丙和吒儿的冲破现实做法就一定正确其实不必做讨论。到底谁对?影片对于这一个问题给出的回答是,理解与尊重就是对的。敖光在最后说:
“我只是想用过往的经验为你谋幸福,但是,父辈的经验只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要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2宣传海报)
影视终究是虚构,不比现实。在实际的春节回乡期间,笔者在现实和网络上观察到年轻一代(18岁-30岁)和父母并不似影片一样。子代和父代会有冲突,还都不是小问题,主要涉及婚恋生育、走亲访友、职业选择等人生选择方面。老一辈儿认为吃亏是福,而年轻一代却要掀翻牌桌,我命由我不由天;老一辈儿认为年轻人回家来在父母身边找个安稳工作,结婚生子,完成“人生课题”,而年轻一代却对婚姻和人生有了自己的独立看法。除了自媒体演绎有推波助澜的嫌疑,实际现实中年轻一代的“不听话”也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双方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甚至不顾“大过年的”气氛,激烈争吵后不欢而散。这种因为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不同形成的三观差异,让两代人在许多事情上都 “互相讲不通”,一旦聊起来就容易陷入 “争对错” 的怪圈 。
其实,现实生活复杂又平淡,大概率也没有影片中那么多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在家庭中出现吵嘴和观念冲突时,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和经验上都能讲出道理。其实人生的路没有是非对错,但是不同阶段的人一定有不同经验,产生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想讨论,在现实中是否可将“到底谁对”的冲突和对立转换成和平的讨论,即隔代差异是否可以通过理解尊重、沟通交流加以缓解和改善。
二、代际冲突根源一:客观代沟与主观情绪
比如,老一辈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即使已经放了很久,也觉得热热还能吃。而年轻人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更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认为变质的食物就该扔掉,不然容易吃坏肚子。
观念指导语言与行为。所有人都知道两代人之间必然有代沟这一社会事实,但对代沟产生的原因并不去深究,或者是泛泛而谈。在说不通的时候,更多人会使用“咱们之间有代沟,不跟你说了,说也说不通。”来结束对话。代沟一词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所著《代沟》中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狭义指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而对代沟产生的原因则又会牵扯到老生常谈的社会变迁、时代烙印、青年年轻气盛自以为是等等。但是除了时代巨变外,当下年轻人和老一辈之间的矛盾真的就只是代沟的原因吗?如果有代沟就代表必然有矛盾,那么没有家庭会是和谐太平的。在面对观念差异时,代沟变成了年轻人不想与父母沟通的挡箭牌,也变成了父母一意孤行说教的利器。因此,不应把所有矛盾冲突产生的责任都推给客观代沟,我们自身应思考是否对父母长辈的话先接受理解再进行输出,父母长辈也应思考是否对孩子的客观现状评估后再进行指导建议。如果每个人都站在个体自我的角度上去谈论问题,那么只会激化问题,最后不欢而散,并不会讨论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言与表达本身也带有力量。当“为你好”的长辈遇上习惯上网冲浪的年轻人,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也会产生矛盾。长辈的苦口婆心被曲解为多管闲事,而年轻人的年轻气盛正好助力不吐不快,在“话赶话”的情况下,一点点小矛盾也会一触即发。长期的网上交流看似快捷便利,实则也有其局限性。在网络上的双向反馈是屏蔽或有延时的,在长期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人们会逐渐忽略了我们说话之后对方的反应和感受,形成了习惯后,就只顾先表达出自己,而不顾及话语的力量与对方心理感受。交流时偶然间因某些词语、议题造成的情绪激动,就会占据理智,不顾及父母、对错、世俗,产生情绪型争执,俗称“在气头上了”,也会说出伤人的话。在春节走亲访友期间,面对代际沟通时,需要讲究策略与方式方法。老一辈条件艰苦但是情感丰富,年轻一代物质的极大丰富并不意味着情感体验丰富。老一辈要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说点鼓励年轻人的话,对其给予理解和尊重,对不好的行为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年轻一代也要放宽心,在与长辈交流期间不能追求各种极端,一味地放大自我或压抑个性都是对长期的自我心理发展不利的。并非“与我不同”就等于“与我对立”,也不是“与我不同”就一定是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与其采用回避、争吵、冲突,不如从极端走向缓和,先听一听过来人的想法,也许会有新的启发。
(哪吒2宣传海报)
三、代际冲突来源二:对无解命题争对错
除了上述的代沟和沟通方法之外,很多时候年轻人和老一辈都会发现真的“互相讲不通”。由于两代人的生活环境、成长历程不同,形成的三观也一定不同 。子代和父代两方都认为自己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很多时候聊天就眼花了“争对错”。但人生并非数学题,一定能算出正确答案。父母不希望孩子走弯路,但有的时候孩子的选择就是人生的必选项。当面对这种“分歧题”时,好像做多少沟通都是无解的。比如,在职业选择上,父母那辈人普遍认为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工作稳定,是理想职业。而年轻人可能更向往新兴的互联网行业,追求创新和挑战,认为能实现自身价值。父母觉得互联网行业竞争大、不稳定,年轻人觉得体制内工作按部就班、缺乏激情,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再例如,孩子想创业,父母坚决反对。父母觉得创业风险大,可能血本无归,不如找份安稳工作。孩子却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情况下,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双方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观念不同。
(哪吒2宣传海报)
如果一个相当重大的人生问题摆在父母和子女面前,问出了“到底谁对”,那么这个问题通常是无解的。人生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能不能自己负责之分。子女不是父母的续篇,父母也不会永远会为子女兜底,子女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和争对错的地方,而是一个讲爱和同心协力的地方。父母养育孩子,而非一味吸血;孩子孝顺父母,而非一味索取。正如影片中李靖对哪吒,表面不善言辞严厉管束,实则在细节中无处不体现着对哪吒的浓浓父爱。父子关系从最初的对抗,转变为相互理解,最后到彼此守护,他们是真正的一家人。在影片的最后吒爹拍了拍哪吒的肩膀,也表明他非常理解和支持哪吒的反抗,也愿意相信哪吒自己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这是属于他们的默契也是信任。当子代和父代能真的相互为彼此好的时候,家庭才能和谐稳定。在家庭代际关系中,虽然时常出现矛盾,但基于血缘与养育,不可能成为对立的双方。
三、拿起家庭中的爱
也许,面对这种抉择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最优解的。面对未来一定是不可知的,风险社会中我们需要与不确定性共存。人生也没有非走不可的路,也不必一味去美化未选择的道路。除了争执,更多时候是家人对彼此的遗憾、埋怨和后悔,这种抱怨对解决问题也于事无补。但是最后,如果能在家里我们还能拿起最后一件武器去解决问题,那就是爱。用道理和观念解释不通的事情,还可以用感情和理解去处理和缓解。家是充满爱的地方,当我们都怀揣着对家人的爱去交流和相处,家庭关系自然会更加和谐稳定。亲情间有深厚羁绊,亦有新旧观念冲突。子代试图摆脱父辈影子,在磕磕碰碰走南闯北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同时老一辈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每一代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困境和使命。
(哪吒2宣传海报)
其次,子代和父代双方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面临的挑战;孩子也要去体会父母过去的艰辛,明白他们观念形成的原因。在沟通时不要急于否定对方,耐心倾听彼此的想法。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不妨求同存异,尊重彼此的选择。相信通过认识到“争对错”的非必要性,改善自身想法和表达方式,人们内心所期盼的家庭和谐、团圆幸福、人丁兴旺和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浓浓团圆年味儿也会像哪吒2一样,真正传遍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再次让传统文化深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