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39岁的程女士(化名)是名“工作狂”,在熬夜爆肝工作的同时还保持着异常纤细的身姿。感冒后,她硬扛3天,好几叶肺竟都出现了“白肺”。
肺炎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春节前夕,程女士突然感到全身酸痛,十分畏寒,便服用了感冒药,希望能够缓解症状。
但事与愿违,她的体温迅速上升,还出现了咳嗽、胸闷气急、心悸等不适症状,去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查,确诊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并伴有轻度肺炎。
想到家中子女正备战期末和年前亟需处理的工作,她最终婉拒了医生进一步住院治疗的建议,选择口服药物回家观察。
“硬扛”了3天后,程女士在工作会议中不住地咳嗽,严重的呼吸困难更让她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一测体温,39.7℃!同事们见状,将她再次送到市三医院呼吸内科。
接诊的呼吸内科主任冷报浪主任医师了解到她口服速福达抗流感病毒后仍反复发热,并咳出黄色浓痰后,立即安排了相关检查。
结果情况反而进一步加重:好几叶肺都出现了“白肺”现象,指间血氧饱和度只有88%,血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指标、肝功能的指标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
流感(重型)!程女士立即被安排住院治疗。医院呼吸科团队迅速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在悉心救治下,7天后,程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一样!
流感(Influenza)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Cold)在流行,对流感掉以轻心,但其实,得了流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据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一项全球的研究数据估算了1999—2015年33个国家的死亡率,估计每年流感相关死亡率平均值如下:
临床上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也有指南界限在大于50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列为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发热(>3天)。肺炎类型包括:
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以及有上述肺炎表现。通常很严重,进展可能很快,不积极干预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继发细菌性肺炎: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包括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通常出现在流感数天后(7~14天),最常见,在重症流感中约占1/3,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参考上两者,可表现为症状逐步加重,也可表现为短暂好转后加重。
中疾控:春运期间疾病传播风险相对升高
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5周)》。结果分析显示,本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继续呈下降趋势;检出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其中,流感病毒是导致近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流行强度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4岁病例中呈高位平台波动。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腺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当前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且正值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疾病的传播风险会相对升高,应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
好习惯、勤通风、种疫苗……预防流感早知道
冬季流感易嚣张,防护妙招做抵挡。科学应对,可防可治。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流感致死率的关键,最好在48小时内开始治疗。”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汤昱说,确诊患儿应及时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对有发生并发症高危因素(有基础疾病,年龄小于2岁,接受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等)的疑似患儿应尽早治疗,不应等待和验证实验室检查结果而推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及时洗手;未洗手时尽量不要触摸眼睛、鼻或口;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充足的开窗通风时间;尽量避免接触患有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员,特别是在公共场所……
对于儿童,汤昱表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机构要做好开窗通风,加强全日观察;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上报并采取规范的处置措施;流感儿童应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48小时后再复课……
除此之外,接种疫苗也是不错的选择。“针对流感的预防,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世卫组织的流感疫苗立场文件还有我国的接种技术指南,都明确指出我们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预防流感的发病和致死,大家可以放心接种。”杨凯朝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没有接种禁忌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构筑免疫屏障,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朱洪蕾 综合 健康杭州、FM93交通之声、新华网、央视新闻、羊城派、大河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