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因长时间观看动画片、玩游戏、刷手机等导致眼睛不适。为了保护眼睛,特别是还未开学的学生们,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以避免让眼睛过度“劳累”。
01 中小学生防近视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寒假虽学业负担减轻,但近视防控仍需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若不留意,近视度数可能会持续增长。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首要的是,要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寒假期间,孩子们接触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屏幕的机会增多,长时间使用不仅可能诱发或加剧近视,还会造成眼部不适。因此,建议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确保屏幕大小和亮度适宜。同时,遵循“20-20-20”护眼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便远眺6米外的景物至少20秒,以缓解眼部疲劳。
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阅读时应维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保持大约33厘米的距离,并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可以参考“20-20-20”原则进行适当休息,即每阅读20分钟后,远眺6米外的景物至少20秒,且连续阅读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同时,确保阅读环境光线适中,既不过强也不过弱,这是有效预防近视的基础。
此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也是防控近视的重要手段。研究显示,每日户外活动两小时能有效预防近视。户外活动能促使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有助于控制眼轴增长,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自然光线的变化及用眼距离的切换有助于锻炼眼部肌肉,进一步促进近视防控。
考虑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建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优选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时间段,这些时段的光线较为温和。寒假期间,孩子们时间充裕,每天至少安排2小时的户外活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也对眼睛大有裨益。当然,户外活动时也需做好眼部防护,接下来将详细探讨相关内容。
02 雪中玩乐防“雪盲”
前文提及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益处,但同时也指出了需注意的方面。特别是对于前往北方赏雪、体验冰雪项目的南方游客,需警惕一种与雪相关的眼部疾病——电光性眼炎,俗称“雪盲症”。此病源于眼睛长时间暴露于强烈紫外线,特别是在雪地反射的紫外线下,导致角膜和结膜上皮受损。
雪盲症通常在接触紫外线后6至8小时发病,患者会经历剧烈的眼部疼痛、流泪不止、难以睁眼、眼睑及结膜红肿、视力模糊等症状。症状自然缓解需等待角膜及结膜上皮自行修复。
因此,前往雪地游玩的朋友们务必提前准备防护眼镜或面罩。在参与雪地活动时,应始终佩戴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眼镜或面罩,有效阻挡紫外线和雪地反射的强光,从而降低罹患雪盲症的风险。
03 追剧时间别太长
寒假期间,不少孩子沉迷于“追剧”,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分昼夜。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引发或加剧近视,还需警惕干眼症、视疲劳乃至青光眼的风险。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人们的眨眼频率会不自觉地减少。同时,电子产品的蓝光刺激、生物节律的紊乱以及睡眠时间的缩减,都是导致干眼症加重的重要因素。此外,长时间近距离视物还会引起视疲劳症状,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由于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受此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老年人在昏暗环境下长时间用眼,可能导致瞳孔散大,进而阻塞狭窄的房角,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此,假期“追剧”模式并不可取。
为了眼睛健康,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应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并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维护视力、预防眼部疾病的重要措施。
04 护眼也要吃健康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往往难以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若不注意控制饮食,加之熬夜、频繁揉眼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诱发睑板腺炎,俗称“麦粒肿”,其症状包括眼睑红肿疼痛。
此外,节日期间过度饮酒也应避免,因为醉酒不仅有害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眼睑长时间闭合不全,进而引发暴露性角膜炎。因此,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眼睛同样重要。
对于孩子而言,寒假是进行视力检查的好时机。家长应利用这段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视力筛查。一旦发现孩子有凑近视物、眯眼等视力下降的迹象,应立即就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视力进一步恶化。
总之,寒假期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增强眼睛防护意识,确保眼睛也能度过一个健康、放松的假期。
编辑:李玲
资料:科普中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