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普陀区卫生健康委获悉,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桃浦院区(以下简称精卫中心桃浦院区)内部软装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有望于今年年中投入使用。

设施全面升级

科技助力情绪管理

普陀区精卫中心桃浦院区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495张病床全部朝南。院区内三栋主楼分别为9层、8层、5层的楼层阶梯式设计以空中连廊勾连。

“新院区新打造的心理健康科普中心,引入了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学习情绪管理。”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杨立介绍,这里还设有专属放松解压区,可进行冥想等放松活动,沉浸式缓解压力。

此外,多样化的互动体验游戏也是心理健康科普中心的一大亮点,让参观者在“玩”中得到放松。杨立表示,中心关注所有人的心理健康,从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和老年人,都有相应的内容。未来还会有更多智能设备投入使用,比如“悦心亭”和“心理云CT”,让这里成为一个科技感十足、体验丰富的心理健康科普地标。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

填补区域专科空白


儿少病房

桃浦院区启用后,普陀区首家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诊疗机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中心(简称“儿少中心”)将同步亮相,以填补区域专科医疗空白。该中心社有30张核定床位,及600平方米康复中心,重点收治情绪障碍、学习困难、发育迟缓等特殊群体。同时设家庭病室及单双人病室的开放式病区。家庭病室配备陪护床、电视、空调、独立卫生间等设施,在患儿住院期间,为家长提供舒适的环境。


儿童心理康复中心

儿少康复中心融医院、学校、家庭模式为一体,通过引进感觉统合训练设备、沉浸式体感教学系统、VR场景模拟训练、数字化专注训练系统、多媒体互动智能训练桌、多媒体律动系统等数字化治疗新技术,形成一套集治疗—康复—预防为一体的连续式服务机制,为辖区内儿童青少年架起护心桥梁,筑牢心理健康的微网格。

打造“康复—实训—就业”

一体化公益平台

“新生”康复基地是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党建引领下,打造的全市首个以精神心理康复患者职业重建为核心的社会化实践平台。基地通过引入各方资源和社会力量,在原有的“咖啡师”“园艺师”“收银员”等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首次引入“汽车美容师”就业体验项目。

康复期的患者将通过系统课程掌握车辆清洁、打蜡抛光、内饰养护等实用技能,同时学习服务礼仪与客户沟通技巧。该项目还与多家汽车服务企业建立合作,优秀学员可获得实习及就业推荐机会。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瑞芳介绍,“职业康复是精神康复的重要一环,医院积极发挥党团员的骨干力量,通过志愿者服务,打造更多‘康复—实训—就业’一体化公益平台。新增汽车美容项目既契合市场需求,又能帮助患者在动态劳动中重建生活秩序,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提供系统性支持。”

睡眠治疗中心、悦心步道、花海艺术墙、篮球场、瑜伽馆、羽毛球馆……普陀区精卫中心桃浦院区打破了人们对于精神卫生中心的刻板印象。“我们不愿只是冰冷的医疗机构,而是致力于将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打造成为心理健康促进的‘双高地’,成为人们心灵的温馨栖息地。”党支部书记王瑞芳说,希望全新的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桃浦院区能让更多市民了解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的互动体验融入到生活日常。

来源:上海普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