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小红书刷到了一段视频,感触良多。


视频中的女生Leah说,她是个没什么朋友的女人,但不妨碍她是个好人,是个很容易跟别人相处的人,她只是没有朋友而已。

简单的一段话,却得到了上万点赞,引起了无数人共鸣。

有网友评论说:“我一直以为我是个‘异类’,我没什么圈子,连闺蜜都很少。

是Leah治好了我的‘无朋友’羞耻症,让我明白,没有朋友不代表我性格有问题。”

诚然如此。

没有朋友,也只是一种正常的人生状态,并非低人一等,并不需要羞耻。

庄子说:“古代有种高贵如凤凰的鸟,名叫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在我看来,那些没什么朋友的女人,往往也如鹓雏一般,行止有节,不轻结缘,非挚友不交,非深情不付。

不理解的人,会盲目给她们贴上“孤僻”“内向”“不会来事”等标签。

理解的人才知道,这类女人并非无情,她们多半只是拥有以下3种特别的性格。


知乎上有人提问:“有哪些道理让你花了很多年才想明白。”

底下有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读书的时候,我以为朋友越多越好,圈子越大越好,宁愿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替几个酒肉朋友买单,只为听别人说几句“够朋友”。 就好像一句简单的认可有多了不得,仿佛额头上印了一个“优质朋友”的章,走在街上都得拨开刘海,给路人炫耀。 可“优质朋友”毕竟不能当饭吃,当我过几天囊中羞涩,想问那些朋友借钱的时候,没一个人替我解忧。 我这才想明白,原来那声“够朋友”就跟小红花一样,离开幼儿园,就和废纸没两样了。 那天晚上,我在微信大删特删,生活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回答的语气十分调侃,但想说的道理却很真诚。

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值得珍惜和维护的,很多朋友是劣质的,很多友谊是带毒的。

一味付出过多,终将耗空自己。

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学着低配社交,筛选出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社交圈,把那些多余的人拒之门外。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一个小女孩,名叫一一。

早在读幼儿园时,她就已经想明白,自己并不喜欢过度的社交。


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在沙坑里玩时,她就自己拿着小铲子铲来铲去。

幼儿园中午吃饭时,大家都喜欢抱团去吃,只有她喜欢独自享用午餐,享受独处的时光。

家长、老师都尝试过引导一一做出改变,但都以失败告终,很多人都担心一一未来会变得孤僻冷漠,找不到朋友。

十年后,13岁的一一还是很爱独处,但彼时的她已经有能力搭建一个稳定舒适的朋友圈了。

她没有勉强自己改变,没有和太多人结交,她始终有自己的想法。

正因如此,留在她身边的朋友,都会尊重她的习惯和性格。

可以说,正是一一那特别的性格,反而帮她搭建出适合的圈子。

生活中,还有很多长大后的“一一”。

她们大都对生活有态度有准则,对世界有思考有理解;不追求合群,不强求融入哪个集体,而是用自己的魅力和性格,吸引适合的人,构成一方小世界。

这样的女人,从不介意用“社交滤网”,给不必要的关系做好“断舍离”,为自己的生活树立起明确的界限。

这样的女人,从不怕身边没什么朋友,她们的内心,自有一方桃源,随时对话谈心。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人在社会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再从中筛选出一些相互扶持,彼此陪伴,是为朋友。

人们花费精力维系朋友,再从朋友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如此循环往复。

但总会有些人,内心强大,目标感强,不太需要与谁抱团取暖,将精力都花在自我提升和成长上。

这样的人,所需要的朋友自然少出许多。

前段时间,《如懿传》重又火了一把,曾经的反派魏嬿婉,一夜之间口碑逆转,成为全剧最争气的“奇迹婉婉”。

魏嬿婉的原生家庭并不好,因为家中有个弟弟,她并不受重视。

她十几岁时,母亲为了多得一点钱,狠心送她进宫,让她反哺原生家庭。

进到宫中后,魏嬿婉并未抱怨,反而时刻盘算着,如何让手头更宽裕一些。

她没有把时间浪费在交朋友、混圈子上,只是一门心思工作,早日攒够钱出宫。


为了谋一份好差事,魏嬿婉拿出了自己仅有的四十两银子,在纯妃处求了份工作,陪大阿哥读书。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和皇帝的一次交谈,惹得旁人误会,纯妃找了个借口调她去了花房,全部身家打水漂不说,在众嫔妃的授意下,她还处处被刁难受排挤。

这样的霸凌,她一捱就是五年。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魏嬿婉明白,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所以她拼尽全力抓住机会,成为了皇上的嫔妃。

在别人忙着宫斗、忙着组成小圈子时,魏嬿婉始终在提升自己。

整个后宫中,她是最没有朋友,最没有背景的人,却也是最肯学,最能讨皇上欢心的人。

从一开始被斥责“小门小户出身,无知粗鄙,连白瓷和甜白釉都分不清”,到后来射箭昆曲按摩样样都行,个中辛苦,实难言说。

魏嬿婉走过的这一路,全靠着自己,也多亏了自己。

她不需要什么朋友,就这样独自成长,已足够她活得充实而丰盈了。


记得董明珠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说:“我没有朋友,但我不会因此孤独,孤独不孤独是自己理解的,并不是因为你拥有很多朋友,你就不孤独。”

当一个女人修炼到遇伤自愈、遇事自渡,自我宽心、自力破局时,她是一定不会费心维护什么社交,融入什么团体的。

有人一起进步,共同成长,固然很好,但只要你还在不断向前走,能同行的路人总是有限的。

所以不必怕没什么朋友,潜下心来,去读书、去运动、去做一切有意义的事情。

就让忙于社交的人,收获更宽的圈子吧,那些追求成长的人,会收获更宽的天地。


曾看过一组始拍于1975年的闺蜜照。

在几十多年的时光里,四个人坚持每年都拍一张合影,从青春到衰老,悉数留影。



好物大都不坚牢,再美好的情谊,保质期往往也就几年,季节到了,难免四散。

正因此,那些长情的人才格外稀有和可贵。

网友@吹雪分享过自己母亲的一段故事。

在吹雪小时候,她总能听到母亲和一位小林阿姨打电话。

在她的印象中,母亲的朋友很少,话也不多,唯有这个时候会像变了个人似的,电话一煲就是一下午,时不时放声大笑,时不时泪流满面。

在吹雪8岁那年,她所在的城市通了高铁,第二天,她第一次见到了那位小林阿姨,穿得很时尚,烫着一头大波浪,一看就是非常爱美的人。

那天母亲开心极了,吹雪记不清她们都说了什么,只记得那晚的菜,都比平时丰盛许多。

小林阿姨走后,母亲拉着吹雪说了一晚上,讲她们的友谊,讲从前的故事,那时吹雪还小,听到迷糊,也没真正理解她们二人的感情到底有多好。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吹雪的母亲不幸罹患了癌症,为了方便化疗,不得不将头发剃秃。

那阵子母亲的情绪很差,总是想要放弃治疗,医生几次提醒这样对病情不利,希望家属想想办法。

就在吹雪和父亲焦急时,病床的门口忽然探进一个光头四处打量,下一秒,两位光头人士对视了。

再后来,母亲的手术成功了,两人开心得叽叽喳喳聊了一下午等头发长长后,要一起留什么发型。

吹雪说,直到今天,她回想起那两颗光头,还是忍不住想哭又想笑。

在那之前,她没想过也想不到,一个爱美也很美的女人,会为了自己的朋友做到这一步。


常言道:“缘不轻取,情莫轻付。”

但凡长情之人,往往对待感情更加慎重,不会随意与谁建立一段缘分。

总要走过漫长岁月,总要足够幸运,才能在人海中遇到某位特别的人,成为一生的挚友。

她们大都是宁缺毋滥的,倘若遇不到那个知己,一直独来独往,也没什么大不了。

即使遇到了,也不贪多,有三两人,便足够相伴一生。

所以说,如果一个女人没什么朋友,切莫武断认为对方薄情冷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在长情的人心中,从来装不下太多朋友。

伴着几个旧人,青丝至白雪,就已是人生最好的事。


Leah在视频的最后,诚挚地说:

如果你没有很多朋友, 没关系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你会看到更自信,更美丽的自己。


我也想把这段话,诚挚地送给读到这里的你们。

如果你也没什么朋友,不必急于焦虑,不必自我怀疑,你自有你的华彩待放。

如常地走下去,你会蜕变得更自信、更美丽。

很喜欢蒋勋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孤独本身就是一种自由。”

人生在世,难得事事圆满,但至少,我们能从孤独中,得到真自由,遇见真自我。

点点右下角的,与君共勉。

作者 | 明冬

主播 | 林溪安,视频号:林溪安。每日清晨和你说早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