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2月5日,乙巳蛇年的首个工作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北等多省市不约而同地召开“新春第一会”,旨在打出开年实干的“组合拳”,对抓好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年初,各地已经围绕一季度“开门红”推出多项稳增长专项行动,如今,“新春第一会”再次发出动员令。

“今年的早春更加考验地方节后发力的力度,对于一季度‘开门红’的成色非常重要。”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今年春节来得比较早,导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地方政府部署之间间隔时间较短,节前地方对2025年工作的展开面临“心气足、时间不够”的难题。因此,节后各省市、尤其是经济大省即刻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从内容来看,今年,多地会议聚焦改革和创新,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作为部署重点,为2025年经济工作描绘出了更翔实的画卷。

经济大省密集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前地方两会披露的增长目标来看,2025年“挑大梁”的重任仍在经济大省肩上。因此,经济大省几乎“清一色”地召开了会议,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继续发力。

在北京,“新春第一会”以“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为题,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经济稳中向好、科技创新引领、开放激发活力、提质增效惠民等方面走在前列。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在此之前,北京市围绕一季度“开门红”,已经推出6项稳增长专项行动;节前,北京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项目总投资超3400亿元;不仅如此,北京还将继续推出“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括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总投资约1.4万亿元。

按照计划,下一步,北京将围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加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围绕未来产业建立长期投入机制”的要求深度布局,对此,北京出台了《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基本建成具有北京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加战略性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几千公里之外,广东已经连续第三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年,广东发展成绩十分显著,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同时,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了56.7%、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四成。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

按照部署,下一步,广东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紧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产必备,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

黄坤明表示,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而在长三角,江苏召开“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一体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要把握国家战略需要,立足全球坐标系,找准目标定位,协同发力、一抓到底。按照安排,今年,江苏要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努力在重点产业领域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虽然每个省份‘新春第一会’的主要议题不同,但是以经济大省为首的大部分省市,均在会议上不同程度地强调了科技。尤其是广东、江苏、湖北等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节后首次会议着重围绕科技创新展开。对于经济大省而言,发展科技是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乃至全年经济实现高增速的核心。”陶川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表示,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2025年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有利于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还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查缺补漏,紧抓特色

除了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也是“新春第一会”的重点之一。

陶川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河北、辽宁等省市甚至专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议题召开会议。在他看来,企业的创新必定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地方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也是为科技发展“保驾护航”。

辽宁以“辽宁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为题,表态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要推出一批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以改革“硬举措”优化“软环境”、激发新活力。

上海则是连续第八年在新春开篇即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蛇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推出五方面58条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其中包括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加强法治护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老大难”问题的处理,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一流企业。

而西部省份贵州,“新春第一会”旨在探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探索产业发展的“贵州战法”。春节期间,贵州首批“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之一、全省首个深度合作的煤电联营项目,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建设依然如火如荼。按计划,项目将于今年6月30日第一台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移交生产,8月30日第二台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移交生产。

同时,“东数西算”工程依然是贵州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传统特色产业矿产也在不断升级中。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强调,要抓好已有产业焕新,推进未来产业启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过,陶川也表示,纵观全国,地方“新春第一会”较少以消费、民生为核心进行展开。在他看来,尽管消费完全复苏的时间线比较长,但已取得一定成绩的科技领域,更有可能成为一季度“开门红”的“撒手锏”,尤其在春节期间DeepSeek激发新一波AI浪潮之际,更应该趁热打铁。不过,“惠民生、促消费”得中央先行,待后续财政对消费和民生的支持措施真正落地后,地方才能各展所能。因此,下一步,消费、民生应持续发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