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焦艳华:把服务做到乘客心坎上
中国交通报记者 熊婷婷
步履匆匆挡不住旅客脸上的笑容,包裹行李装满了过年的浓浓心意,团圆为人们积蓄新的能量。春运路上,总有人坚守岗位,用心服务。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首发集团公联枢纽公司“艳华窗口”带头人焦艳华,践行着“服务为本满意是标”的品牌宗旨,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守护每一程旅途。
焦艳华(前左一)为乘客指引线路。中国交通报记者 熊婷婷 摄
贴心服务 向前一步
“进站口在这,您慢点儿走。”“网约车请乘自动扶梯下楼。”“地铁3号线站在这边。”“大家注意安全。”……记者与焦艳华见面不到十分钟,她就流利地解答了众多乘客的疑问。无论是咨询铁路入口、公交线路等常规问题,还是遗失物品等棘手情况,她总能第一时间给出“最优解”。看见拿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她立即热情上前搭把手;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便成为爱心向导;面对问路的外地乘客,她耐心指引线路。焦艳华一进入交通枢纽站,便像陀螺一样围着乘客转个不停。
今年是焦艳华服务春运的第12个年头,12年间,她的服务也从最初的内部线路和换乘信息咨询,逐渐扩展到困难帮扶、应急救护、法治宣传、消防宣讲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在她的带领下,“艳华窗口”团队成为北京交通枢纽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铁路换乘地铁约175米,换乘出租车和网约车约150米,换乘公交约175米……”对于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艳华窗口”团队成员烂熟于心。每天面对数百次的问询,他们依然笑容不减,耐心十足。“‘艳华窗口’的工作看似琐碎,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乘客的期盼。我们的服务就是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帮一把,用心答疑解惑。”这是焦艳华和团队常说的话。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公联枢纽公司所运营管理的11个交通枢纽站各有特点,枢纽站内小到针线包、大到不同交通方式的位置,要了如指掌。枢纽站外公交线路、景点位置,要对答如流。翻开“艳华窗口”的工作日志,里面不仅有“春运部署动员会”“大客流应对演练”“年货节展卖活动”等保障部署,更有“B1出租汽车站台需安装隔离柱”“广场垃圾桶边需放置灭火器”等安全细节,每一页都凝聚着“艳华窗口”团队对提升出行服务品质的不懈追求。
提及工作的奉献,这个一向爽朗的北京大姐,却羞赧地笑着说:“我们做的事很平凡,就是服务好乘客。”
多元服务 初心不变
今年春运对“艳华窗口”团队来说和往年有所不同,朝阳站交通枢纽和丰台站交通枢纽迎来了开通运营后的首次春运“考验”。为让乘客出行体验更美好,新站“艳华窗口”问询台改为开放式设计,取消玻璃隔板,同时将柜台加宽、前移、降低,服务窗口一览无余,避免了乘客听不清、问不明的情况。为应对春运客流高峰,“艳华窗口”团队严阵以待。“平时夜里24点封站,早晨5点开站,春运期间我们根据临客到站调整为24小时值守,做足极端天气的大客流应对,乘客遇到问题,我们都能够及时处理。”焦艳华信心满满。
走进网约车等候区,清晰明了的数字化大屏和语音“叫号”系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春运前,公联枢纽公司对朝阳站交通枢纽网约车区域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升级,引入屏显功能,方便乘客查看车辆到达情况,提高网约车调度站换乘效率。“在休息区看着大屏等车,轻松又方便!”乘客刘女士为朝阳站交通枢纽网约车上客区点赞。
“这些年,我们的服务保障更加高效、有序,旅客乘车过程更加顺畅、便捷。”2013年,焦艳华首次参与春运服务保障,12年过去,焦艳华对春运变化深有感触。回忆起2013年春运,她脑海中浮现的是交通枢纽站排长队的画面,那时安抚因排队产生焦躁情绪的乘客是常有的事。如今,乘客在特色年货节上精挑细选,在候车大厅拍照打卡,乘车井然有序。十几年前,焦艳华常常要指引遗失车票的乘客前往售票窗口办理挂失补办,而现在,乘客只需持有效身份证件“一证通行”。过去,许多乘客的行李笨重复杂,看见肩扛手提的乘客得搭把手,现在拉个行李箱、背个书包,轻装上阵出行已成为常态。
“春运在变,服务在变,但我们服务乘客的心始终不变。”焦艳华说。2025年的春运列车仍在飞驰向前,“艳华窗口”团队在人潮涌动中依旧目光坚定,脚步不停,守护出行每一程,让幸福与美好沿着交通枢纽延伸。
来源: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