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

中国卫生杂志微信公众号刊发

《开工啦!2025年卫生健康工作怎么干?

各地都有新计划》

福建:推动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杨闽红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提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三医”协同治理为路径,坚定落实党政“一把手”抓医改、负总责,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三医”工作,进一步健全统一高效的“三医”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增强了“三医”改革的步调协同,深化医改取得了积极成效。

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思路,合力推动“药、价、保”集成改革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省级以上药品耗材集采范围已扩大到661个药品和48类医用耗材,近3年节约费用约68.2亿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以地市为单元开展调价评估与实施,率先出台的药学服务费政策已覆盖全省三级公立医院;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调剂集中比例达到50%,全省按病种、按DRG/DIP付费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有效均衡各地基金负担、提升基金使用效益。

围绕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福建省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在推进8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市、县级综合医院扩容建设9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提升项目医院重点病种和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深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组织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25个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级综合医院。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服务”。连续3年每年从县级以上医院抽调1000名以上高年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帮扶。开展“移动医院”巡回诊疗。针对革命老区苏区县,连续3年组织省、市三甲医院医疗队及门诊车、医技车、移动CT车等,组建“行走的医生,移动的医院”,实施“移动医院”巡诊活动。

福建省坚持强基层、建机制,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让居民就医更便捷、高效。

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覆盖基层的县域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实现98.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7.5%村卫生室达到服务能力标准,提前实现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2025年目标要求。因地制宜破解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措并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福建省通过实施“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和培训提升”的三个一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和继续实施医学人才定向培养项目,增加基层人才供给,持续为乡村补充医学人才。通过落实“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职称卫技人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满足基层人才流动和职称晋升需求,稳定基层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补助、农村卫技人员奖励、山区高级专技人才专项奖励等政策措施,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稳步提高,留住基层人才。2024年与省委编办等五部门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工作,历史性突破实现编制资源向乡村医生开放,全省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90名。

下一步,福建省将继续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一是推动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体系,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二是健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在省、市、县(区)等各个层级,布局建设数量规模适宜、结构布局合理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聚焦基层短板弱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不断提高城乡基层的健康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三是协同推进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完善编制保障、服务收费、薪酬分配等政策,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持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引导各方改革预期;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促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健康获得感。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一审:陈素玲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