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一直是白酒中的“贵族”,优质的选料,精湛的工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让酱香型白酒始终走在白酒行业的热度前列,近年来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来自贵州赤水河酱酒黄金产区的国凌酱酒,凭借自身过硬的品质,在竞争激烈的酱酒市场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支撑起国凌酱酒高品质的关键因素,正是那神秘而独特的、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2987 大曲坤沙工艺,从端午制曲开始,历经1年生产周期,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项传承了百年的酿酒技艺。
①端午制曲
端午时节,赤水河两岸气温升高,空气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为制曲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国凌酱酒选用优质的小麦,经过粉碎、踩曲等工序,制成一块块坚实的曲坯。这些曲坯被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微生物在上面生长、繁殖,分泌出各种酶类,为后续的发酵过程奠定基础。可以说,酒曲是国凌酱酒的 “灵魂”,它决定了酒的香气和风味。
②重阳下沙
“沙” 指的是高粱,重阳下沙,就是在重阳节前后,国凌酱酒将高粱进行第一次投料。此时,赤水河水质清澈,高粱也成熟饱满,是酿造国凌酱酒的最佳时机。下沙时,先将高粱进行润水、蒸煮,使其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便于后续发酵。蒸煮后的高粱经过摊凉、加曲、堆积等工序,再放入窖池中进行发酵。
③一年周期
国凌酱酒的整个酿酒生产周期为一年。从重阳下沙开始,到次年重阳节前第七次取酒结束,历经春夏秋冬四季。
④两次投料
在重阳节前后进行第一次投料,称为 “下沙”。将红高粱蒸煮后摊凉,加入粉碎的酒曲;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按照 1:1 的比例加入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酒曲,再次入窖 1 个月。
⑤九次蒸煮
九次蒸煮,是对高粱的极致考验,也是国凌酱酒品质的重要保障。每一次蒸煮,都让高粱中的淀粉进一步糊化、分解,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养分。同时,在反复蒸煮的过程中,高粱中的杂质成分被逐渐去除,酒的口感也变得更加醇厚、柔和。经过九次蒸煮,高粱完成了从粮食到美酒的华丽蜕变。
⑥八次发酵
国凌酱酒的八次发酵,包括开放式发酵和封闭式发酵。开放式发酵时,酒醅在空气中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产生大量的香味物质;封闭式发酵则在窖池中进行,让微生物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继续发酵,进一步提升酒的品质。这八次发酵,微生物在酒醅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国凌酱酒带来了丰富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
⑦七次取酒
七次取酒,每一轮次取出的酒都有着不同的特点。第一轮次的酒,口感酸涩,带有生粮味;第二轮次的酒,香气逐渐凸显,但仍有一些辛辣感;第三、四、五轮次的酒,口感醇厚,香气浓郁,是7次取酒中优质部分;第六、七轮次的酒,带有焦香和糊香,为酒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经过“12987”传统工艺酿造的基酒,将由国家级酿酒大师搭配不同年份的老酒,经过上百次品评、勾调后,再用陶坛窖藏数年,最终形成酱香馥郁、优雅细腻、回味无穷的国凌酱酒。
每一个环节都对酒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酒的品质大打折扣。正是这种对工艺的严格要求和执着追求,才成就了国凌酱香酒的卓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