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提前开学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安徽省教育厅迅速行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
这样的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折射出了多方面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家长心理和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这两个关键层面。
从家长心理角度来看,多数家长期待早日开学,希望孩子能尽快进入所谓“内卷” 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被视为孩子改变命运、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家长们深知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优质资源竞争的残酷性,他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怕因为一时的松懈而错失未来发展的良机。
看着身边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参加各种辅导班,他们内心的焦虑感与日俱增,所以急切地希望学校能够尽早开学,让孩子能多些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尽可能地提升成绩,为将来的升学、就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些家长而言,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有老师的系统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比拼,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保持学习的专注度。
他们觉得假期过长,孩子容易变得懒散,把之前学的知识遗忘,而提前开学能让孩子尽快收心,重新进入紧张有序的学习节奏中。
这种对孩子未来的关切以及对教育成果的急切期盼,成为了他们支持提前开学、认可“内卷” 的内在驱动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家长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还有一部分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假期是孩子放松休息、培养兴趣爱好、拓宽视野的好时机,过度地压缩假期让孩子投入到紧张学习中,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需求,这些家长希望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自由成长,而不是一味地被卷入学习的“内卷” 浪潮中。这部分家长的意见同样重要,他们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反对意见,是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孩子应有的休息权益。
我们也不能忽视提前开学可能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首先,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来说,假期本就是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的时段。
经过长时间紧张的学习,孩子们需要通过假期去调整状态,适当休息能让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恢复,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储备精力。
若提前开学,强行打断他们的休息节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长期处于紧绷的精神状态下,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
有的学生在假期还没来得及好好放松,就又被拉回学校开始高强度学习,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一种伤害。
其次,在学习效果方面,提前开学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提升成绩的目的。学生们带着未消散的假期情绪进入课堂,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即便坐在教室里,可能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学习效率低下。
而且,老师同样也需要时间去备课、调整教学状态,如果仓促开学,教学准备不充分,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无法将知识系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最终可能导致学生看似花费了更多时间学习,实则收获寥寥。
再者,从教育公平性来看,提前开学可能会打乱整个教育系统的正常秩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如果都随意提前开学,那么对于那些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学的学校和学生来说,就会造成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态势。
有的学生多了额外的学习时间,有的却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再看涉事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这是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另一个严肃问题。值班人员面对家长的意见,没有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去办理,而是怒怼家长,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不应该。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个人情绪和傲慢心理,是非常危险的。
工作人员身处教育主管部门的值班岗位,本应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承担着倾听家长诉求、为家长答疑解惑、依规处理相关问题的职责。但当其被个人情绪左右时,就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的一时意气凌驾于工作原则之上。
这种傲慢心理或许源于长期以来对自身权力的错误认知,觉得自己可以随意对待家长的意见,而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用来服务群众、保障教育有序开展的。
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使得其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性,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而是采取了最糟糕的应对方式,不仅伤害了家长的感情,也损害了教育主管部门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大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协同配合。虽然多数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支持“内卷” 式的提前开学,但教育依旧需要遵循规矩,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意愿就随意打破既定的开学时间安排。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端正工作态度,摒弃个人情绪和傲慢心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位家长的意见,依规依纪处理好各类教育相关事务。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健康、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轨上来,满足不同家长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安徽定远的这起提前开学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