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周坤
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滁州要怎么干?
2月6日,滁州召开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动员大会。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滁州打响了2025年奋进奔跑的发令枪。
记者注意到,这是滁州市连续4年以“双招双引”为主题,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新春第一会”。
滁州“新春第一会”现场。卢志永摄
那么,滁州为何如此重视“双招双引”?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滁州市委书记吴劲给出了答案:这是因为,滁州之所以能成为近十年全国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关键在于“双招双引”。
过去三年,滁州市共招引了亿元以上项目近1400个,其中投产项目超640个、开工项目近460个,带来了4600多亿元的省外资金。
“可以说‘双招双引’既是稳定即期增长的抓手,又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引擎;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又是壮大新兴产业的基石;既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又是干事创业的主战场。”吴劲把“双招双引”的意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胜华波汽车电器(滁州)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汽车配件。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虽然四年“置顶”同一主题,但今年更有新意,传递的信号很多。
今年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保持人口、人才、资金、技术“四个净流入”。滁州该如何做到?
对此,吴劲提出,主攻“大和强”、紧盯“高和新”、统筹“内和外”、集聚“才和智”、找准“桥和船”。
同时,作为“安徽东大门”的滁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疑是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会上提出,对标长三角先进园区,打造功能完善的园区平台;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的毗邻合作、结对合作、共建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的合作,打造动能活跃的创新平台。
苏滁国际商务中心。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好项目、好人才是稀缺资源,不是坐在家里等来的。滁州“新春第一会”上,同时点题“营商环境”。
当招商引资的“内卷式”竞争成为过去式,招商引资,还能靠什么呢?
滁州的策略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坚持“沪苏浙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的理念,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亲商敬才的服务环境。
具体的着力点,包括进一步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功能和“一口收办机制”、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办好人才落户、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
滁州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持续打造办事效率高、开放程度高、法治保障高的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滁州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卢志永摄
在此次“新春第一会”前,滁州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举行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145个,总投资619.4亿元,涵盖先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光伏新能源、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一方面,从项目清单来看,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高,这意味着发展的后劲、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的信心。
另一方面,一大批企业用脚为滁州营商环境投了票。他们看中的,不仅是滁州的机遇、资源、市场,更是对滁州的信心。
俯瞰滁州花博园。孙波摄
改革创新,一直是滁州的城市基因。40多年来,滁州在时代浪潮中坚持“求变”,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巨变。
踏上新征程,滁州在坚持“求变”中,也在坚守“不变”。无论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还是坚持“双招双引”的魄力,都是多年来“不变”的滁州印记。
在“求变”与“不变”中,滁州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