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面对执法部门开出的罚单,相信许多网约车司机会选择默默接受。
但接下来这起案例,则反映了倘若执法程序不对,即便属于无证网约车,也能避免被罚的厄运。
某日,无证网约车司机江某送同村朋友,在某市高铁北站遇到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在民警的协助下,要求江某提供手机,来查看是否涉嫌非法运营。
经查实,江某驾驶的车辆在当天完成了4单网约车订单,因江某无法现场提供网约车运输证和网约车驾驶员证,被依法立案调查,最终做出罚款1万元的决定。
在缴纳罚款后,江某将执法部门起诉至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执法部门使用法律法规正确,驳回了江某的诉讼请求。
不服的江某再次上诉。在二审中,江某提出其案发当天是送同村朋友去高铁站,执法人员现场并没有发现江某存在非法营运,而是强迫把手机交给他们后,才发现有网约车订单记录。
由此间接得出江某非法营运的结论,而没有向手机信息发出方和委派方(网约车平台)核实证据。因此,执法部门在没有进一步做出调查的情况下,就认定江某非法营运,证据明显不足。
此外,江某还认为执法部门的处罚对象错误。江某的网约车载客行为受某网约车平台委派,受其管理属于职务行为,整个接单过程是由平台公司指派和江某受指派共同完成。
因此,产生的后果和责任,应由平台公司承担和江某共同承担,但执法部门只处罚了江某个人。
最终,在二审判决中,法院认定江某当天被执法检查时,是运送同村朋友至高铁站,并无违法行为。
而执法人员在江某已排除违法嫌疑的情况下,继续勒令江某交出手机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也违背执法便民的原则。
执法部门以此方式取得江某此前完成4单网约车订单的证据,法院不予采用。因此做出的行政处罚证据不足,应予撤销。
最终,二审法院撤销了此前执法部门对江某得行政判决,并承担了50元诉讼费。
对于这起无证网约车司机江某的成功翻盘案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