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通常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然而,今年立春后,我国多省却出现了气温低于大寒时节的异常寒冷天气。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立春后反而比一年中最冷的大寒节气还要冷?



一、立春与大寒的气候意义

立春的气候特征
立春通常在每年2月3日至5日之间,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加。从气候学角度来看,立春后气温应逐步回升,冬季风减弱,夏季风开始酝酿。

大寒的气候特征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1月20日左右,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达到全年最低点。



今年立春后的异常现象
今年立春后,我国多省气温不升反降,甚至低于大寒时节的温度。例如,华北、东北等地出现了持续低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5摄氏度以上。这种异常现象与人们对立春后气温回升的普遍认知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大气环流异常:冷空气频繁南下

西伯利亚高压的增强
西伯利亚高压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系统。今年立春后,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导致冷空气不断南下,侵袭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高压系统的增强可能与北极地区的气温异常有关。



极地涡旋的南移
极地涡旋是环绕北极的冷空气团,通常集中在极地地区。然而,今年立春后,极地涡旋向南偏移,冷空气随之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现象与北极涛动(AO)的负相位密切相关。



阻塞高压的作用
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阻塞高压是导致冷空气滞留的重要原因。今年立春后,这些地区出现了强盛的阻塞高压,阻碍了冷空气的东移,使其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长时间滞留,导致气温持续偏低。



三、拉尼娜现象:海洋温度的“冷”影响

拉尼娜事件的定义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拉尼娜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
今年冬季,赤道太平洋处于拉尼娜状态。拉尼娜事件通常会导致东亚冬季风增强,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这也是今年立春后气温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洋温度的滞后效应
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其温度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尽管拉尼娜事件在冬季达到峰值,但其影响可能延续到立春后,导致气温回升缓慢。

四、北极涛动(AO):极地冷空气的“开关”

北极涛动的正负相位
北极涛动是指北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气压的跷跷板式变化。当北极涛动处于负相位时,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影响中纬度地区。

今年北极涛动的异常
今年立春后,北极涛动处于显著的负相位,导致极地冷空气频繁南下,侵袭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现象与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升高、海冰减少密切相关。



北极放大效应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气温升高的速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气温升高削弱了极地涡旋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向南偏移,导致中纬度地区出现极端寒冷天气。

五、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

全球变暖的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上升,全球气温显著升高。然而,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气温均匀上升,而是导致气候系统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

极端寒冷的“悖论”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寒冷事件似乎与人们的直觉相悖。然而,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北极气温升高可能削弱极地涡旋,导致冷空气南下。



气候系统的复杂性
气候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全球变暖对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极端寒冷事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的减缓,而是气候系统复杂性的体现。

六、地形与局地气候的影响

地形的阻挡作用
我国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冷空气南下时,受到山脉的阻挡,容易在某些地区堆积,导致局部气温偏低。例如,华北平原北部的燕山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使得华北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天气。



局地气候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受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气温变化较为缓和;而内陆地区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气温变化更加剧烈。

七、季节转换与气候滞后

季节转换的不稳定性
立春后,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气候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若冬季风势力较强,气温回升缓慢,可能出现“倒春寒”现象。



气候滞后的影响
气候系统对太阳辐射变化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尽管立春后太阳辐射增加,但地表和大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气温回升缓慢。

结论

今年立春后多省寒冷超过大寒的现象,是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事件、北极涛动负相位、全球变暖、地形及季节转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异常现象都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更加频繁,我们需要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能力,以减轻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