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孔子《论语》

为何谨慎的人们最不愿意犯的是低级错误,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毛病会左右事情最后的走向,成大事者无不是事无巨细的人,就如开篇中孔子所说,毫厘之差在一些真正的家国大事上真的是人命关天一般重要

众所周知,在以人为本的现代,各个国家首脑对于民生问题的处理态度都是相当谨慎的,尤其在遇到灾祸之时,每一个重大的决定都牵扯着身后一方百姓的安危,在新中国成立至今也是波折不断,好在智慧的中国人都努力地做到了一一化解。

老一辈人都知道,在1959年到1961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而那个时候,新中国面临的困境还不只是国民的吃饭问题,“中苏论战”中苏联向中国索要抗美援朝时期的债务也是导致中国那三年饥寒交迫的原因之一



虽然,如今的人们更加理性地认定饥荒的发生与很多人为因素有关,可无论如何,几千万鲜活的生命因此陨落,这样的损失永远都无法弥补。

直到1961年,中苏关系回暖,可那段史实中,很多人对于中国为何在如此紧缺粮食的情况下还要婉拒苏联支援的百万吨粮食,探究真实的历史才会发现,仅仅是因为当时的翻译组出现的小小失误,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一、“中苏论战”让饥寒交迫的三年饥荒雪上加霜

抗战结束后,因为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两党统治状态,而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很是微妙的变化,1949年之后,两国依旧有着紧密的合作,可在一些问题上也难免屡屡发生分歧,直到1958年,在军事战略问题上,中苏因政见不同一度让两国关系到达冰点

此时,中国境内开始了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本以为一切都将按部就班并快速地向理想社会前进,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饥荒会接踵而至,刚刚实现和平、稳定的中国再度面临新的考验。



就这样,1958年开始,苏联一方因为中国发起的金门炮战为对其进行通报等等原因开始停止对中国多方面的援助,而中国也因为苏联在与西方国际的问题处理上态度暧昧不清而表示反感,由此,两国领导人发生争论,这也就是“中苏论战”的开端。

直到1960年初,经过反思,中苏都表示应该团结,彼此开始改正做法。在之后的1961年,尤其是苏联在召开二十二大的那一段时间里,两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技术合作等等领域才恢复了之前的紧密状态。

可苏联不知道的是,在“中苏论战”开始之后,中国内部的饥荒问题相当的严重,即便很多人后来评价这场灾祸是“三分在天、七分在人”,中国人依旧用生命的代价捍卫着来之不易的尊严,而当时的苏联是中国最主要的盟国,内外交困之下的中国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二、中国婉拒苏联粮食支援原委

1961年中苏关系回暖之后,两国停止公开争论的同时,来往信件增多且在很多事情上也都有了理性的沟通与协商,而苏联也决定在一些还没有完善或建成的合作项目上进行进一步的设备补充。

就在同年2月27日,刘少奇接见了苏联大使契尔沃年科,而这位大使拿出了赫鲁晓夫写给毛主席的信,信中表示,苏联为帮助中国早日摆脱饥荒危机,愿意借给中国一百万吨粮食以及五十万吨蔗糖

要知道,当年的粮食对于中国的重要程度超过了任何物资,按照常理来讲,中苏关系已经回暖,中国首脑们没有理由拒绝苏联提出的援助,可令人不解的是,在看到这封信之后,首脑们做出的反应却是拒绝,这恰恰是当时信件翻译失误导致



原来,在这封信件在翻译组进行翻译之时,翻译组错误地将一个字“B”的正确翻译“借给”变成了“贷款方式”,也就是说,经过翻译组的翻译之后,信件本来是说明苏联准备借粮食支援中国变成了“苏联愿意以贷款的方式为中国提供物资,将来是要用货币偿还的”,当中国首脑们看到这样的信件更是一头雾水。

就这样,在3月8日,周总理会见苏联大使时表示,虽然国内面临巨大的暂时困难,还是准备先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将苏联提出的援助作为后备解决方案,而对于五十万吨蔗糖的援助,中方愿意遵循苏联的提议接受。

此后不久,在中方派大使前往莫斯科开展两国谈判时才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苏联自始至终都是单纯地要出借粮食支援中国并没有其他意图,一场误会就此解开,而周总理的秘书马列也最终与中方的翻译组确定了失误所在



不过,最后的结局依旧是中方婉拒了苏联的粮食支援,靠着自身的努力慢慢渡过难关。这件事一度也让中方翻译组成员们深感愧疚,可中国首脑们却给予了他们安慰与理解,并没有因此责怪

三、一字之差的翻译失误造成了世界惨案

一字之差居然导致如此天壤之别的结局,好在,当年的这一事件发生在和平年代,中国也在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化解了粮荒,要知道,在世界历史上,因为一字之差酿成的惨案曾让世人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最经典的就要属在世界劝阻日本并希望其迅速投降的事件中,日本对于美国提议的回应有一句话为“再商量”却被翻译成“拒绝”,由此,一个失误使得整个回应文书的意思改变,才导致后来美国向日本投降的原子弹惨案。

一字之差真的能酿成国际惨案,让无数无辜的生命付出代价,就如开篇孔子所言,千万别小瞧文字的力量,背后的威力真的是难以想象

结语

很多人都感觉历史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我们同样生活在历史之中,而组成历史的从来不都是重大的事件与决定,有时候,可能一个小失误就可以将其改写



所以,从1961年中国婉拒苏联援助原委中,我们身为普通人同样应该得到人生启发:首先,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谨慎面对、小心处理才是负责任的表现;其次,宽以待人,当失误无法挽回时,与其抱怨不如面对;最后,切莫盲目寄希望于他人,自强才是生存下去的最高法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