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行时】

“出发!”时针刚过零点,中国铁路南昌局鹰潭供电段景德镇杭昌供电工区工长许军一声令下,一辆轨道车载着工作人员,驶进位于江西省浮梁县竞成镇的杭昌高铁折返线特大桥的桥段,为高铁列车电力来源的接触网“探伤治病”。

杭昌高铁是我国首条全线采用“简统化接触网技术”的高速铁路,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技术。“我们的工作就是给高铁接触网‘调弦’。”许军说。

杭昌高铁折返线特大桥比普通桥梁更高,有特殊“叠罗汉”景象:多条线路垂直成列,一座特大桥位列最顶端,桥身高出地面50多米,杆塔自身长7.5米。工作人员需要在近60米高的塔尖上,完成对桥上避雷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检修。

0时15分,作业命令下达。许军扣好安全带,利落地从平台攀上支柱,脚踩在接触网斜腕臂上,检视着螺栓、绝缘子等设备,“简统化接触网相邻吊弦之间的高差必须在5毫米以内,要细看”。

“滴答,滴答……”与此同时,副工长蔺伟正操作着接触网几何参数智能检测装置,同步测量着接触线的导高、拉出值以及关注零部件状态。“新型接触网具备优异的服役性能,对维修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蔺伟推着接触网几何参数智能检测装置前进,观察机器显示的波形图,“检测装置搭载了无缝光电技术,能精确测量接触线的位置和形状变化,提升巡检效率和质量。”

科技加持下,检修的难度有所降低,但“调弦师”们的压力却并未减少。长达1米、重达60斤的绝缘子位于接触网支柱顶端,不久前遭遇了雷击,必须依靠人力配合滑轮等工具辅助才能更换。

“扶稳一点,我有些晃!”工友孙国宇扶好蜈蚣梯,帮助同事樊泽皇登梯作业。寒风吹得梯子来回摆动,孙国宇的双手也冻得有些僵硬。梯上的樊泽皇在轻微的晃动中努力站稳,将旧绝缘子拆下、更换。

经过2小时鏖战,他们共计爬上支柱100余次,冲洗了32根支柱的绝缘子,处理15个缺陷。凌晨4点,检修任务完成,所有人返回轨道车内。

“我们还需要等2个小时,等邻线衢九铁路天窗结束解除封锁才能返回。”许军说。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 洋 李玉兰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余 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