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基础设施升级,再到公共空间优化重塑,处处表现着城市的新陈代谢与迭代进化,更新着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住建局坚持以城市体检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等工程项目,重点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上下力气、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花工夫,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老旧小区“换新装”,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通过修缮房屋、优化管道线路、增设停车位等一系列措施改造老旧小区,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与居民生活品质需求不平衡的问题。2024年,通辽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4个,176.97万平方米,涉及20118户,总投资3.64亿元,争取到上级资金2.60亿元,现已全部完工。通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新破损地下管网、翻修硬化小区道路、修缮维护房屋主体、有序清理弱电线路、修整补植园林绿化、增设休闲活动场所等一系列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居民迫切需求,实现空间绿化亮化美化,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完成开鲁县开鲁镇完整社区试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422万元,打造完整居住社区样板,以“小规模、低影响、渐进式、适应性”模式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新建498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及食堂、健身活动广场、充电停车位,更新小区外立面、门窗,小区内飞线入地,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老旧小区增设休闲活动场所。谢琳摄

地下管网“强筋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立足项目谋划,积极争取各类上级资金,不断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承载能力。编制了《通辽市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储备项目444个,投资概算149.28亿元,聚焦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2024年通辽市实施148个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总投资64.39亿元,争取到上级资金14.10亿元,完成投资27.32亿元。其中,实施一批如霍林河大街通钱干渠改造工程、新城区辽河大街雨水方涵工程等排水防涝国债项目,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实施2024年供热管网维修改造工程、沈铁河畔花园兴隆新村等小区供热改造工程等“温暖工程”项目,从热源保障、热网改造等方面,切实解决供热难点堵点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通辽市累计改造完成燃气管道118.96公里、供排水管道67公里、供热管网612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公共环境“添新彩”,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扮靓城市特色街角。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让城市一步一景、步移景换。实施辽河公园微改造、微提升工程,增添座椅71处、安装乒乓球台4个、健身器材13组、完善无障碍设施3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园,打造和3个民族进步故事雕塑和14个艺术小品,切实提升公园功能品位,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停车资源,增加充电车位供给,为绿色出行蓄力赋能,2024年,全市新增公共及专用停车泊位7093个,中心城区新建城市公共充电站62座、充电车位667个。

城市更新“绘新景”,民生底色更加鲜亮。2025年,通辽市住建局将紧扣全国住建会议及各级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通辽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引领,重点围绕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口袋公园和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改善居住环境,瞄准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群众住房刚需,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聚焦补齐城市短板弱项,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结合《通辽市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政策,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全市谋划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高管网供应保障能力及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公共空间布局,提升绿地服务功能,充分利用边角地和其它闲置土地,打造出门可达的口袋公园、小微公共空间,实现绿地开放共享,扮靓城市特色街角。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停车资源,增加充电车位供给,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通过优化体制机制、丰富更新模式等方式,打造通辽更新样本,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城市建设擎画新蓝图。(冯丽丽、王峥、谢琳)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