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真理其实极少,或许真的就那么区区一条,很多我们所谓的真理,不过是逻辑推导出来的结果而已,但是,因为太多人没有逻辑或少逻辑,所以这些结果就被他们奉若成了真理。
——坤鹏论



第十二卷第一章(2)

原文:

本体有三类。

——可感觉本体支分为二,

其一为永恒,

其二为可灭坏;(后者为常人所共识,包括动植物在内;)

解释:

有三类实体:

一类是可感觉的,

这一类又可分为两子类:

或者是永恒的,

或者是可以消灭的;

后者是众人所熟知的,包括动植物在内;

这里呢,亚里士多德又将两个子类算到了整体的三类之中,即:

可感觉的、永恒的实体;

可感觉的、可消灭的实体;

后面还会说到第三类是:不运动的实体。

原文:

于可灭坏本体,我们必须钻研其要素,

无论要素只是一种或是有多种;

解释:

关于可消灭的实体,我们必须要钻研它的要素,

不管这要素唯一还是多种;

原文:

只一为不动变本体,

某些思想家认为这不动变本体可以独立存在,

有些又把不动变本体分为两,这两者即通式与数理对象,

而另一些思想家考量了这两者,认为只有数理对象是不动变本体。

解释:

要素唯一的是不运动的实体,也就是第三类实体,

某些思想家(柏拉图和柏拉图学派)认为,这类不运动的实体可以独立存在,

有些思想家(以色诺克拉底为代表)又把它们一分为二,即是通型和数学对象,

而另一些思想家(以斯彪西波为代表)考察了这二者,认为只有数学对象是不运动的实体。



原文:

前两类本体为物学主题(因为它们主于动变);

但第三类本体,如其原理与另两类不相通,就得属之于另一门学术。

解释:

前两种实体是物理学的主体(因为它们主要研究动变);

但是第三种——不运动的实体,如果其原理和前二者不同,就是属于另一门学术。

关于不运动实体的论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柏拉图主张理型;

第二,色诺克拉底主张通型和数学对象;

色诺克拉底,曾和亚里士多德一起到阿塔尔尼亚,后来在公元前335年,他继斯彪西波担任柏拉图学园园长。

他继承了柏拉图和斯彪西波的思想,认为存在一组最基础的原理,他将其称之为“单一”(Monad)和“二”(Dyad)。

此人坤鹏论在《柏拉图学派》、《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5)》中介绍过。

第三,斯彪西波主张数学对象;

斯彪西波是柏拉图的侄子,公元前347年继位柏拉图学园的园长。

他的思想比柏拉图更加接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所以,也有评论说,这一派是柏拉图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化,变更柏拉图学说的地方不少。

同样也是在《柏拉图学派》,坤鹏论对其有所介绍。

当然,这三人从总的根源上皆属于柏拉图学派,而柏拉图的学说又有很大部分,特别是数学部分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有着极深的渊源。

原文:

可感觉本体是可变化的。

现在假如变化由相反或由间体进行,

这就只能由对成而不是可以从任何相非的事物进行(因为声音非白,但声音不能变白),

由对成的一端变向另一端,其所为变不是出于那相反两端而是某些底层事物在两端之间进行着变化。

解释:

可感觉的实体是可变化的。

现在,如果变化因相反或是由间体来进行,

这便只能是由相对立而不是可从任意的互为不是的事物进行(因为声音不是白,但声音不可能变成白),

由对立的一端变化至另一端,这变化不是出于那对立的两端,而是某些底层之物于两端在进行变化。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