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物资不是很丰富,为了全国人都能吃上粮,农民种地需要交公粮。自己留下的够养活自己一家人,富余的还能卖。看了1964年10月的卖粮收据,就知道那时候卖粮的价钱并不是很高:



可以看到稻谷品种是溪南矮,一共117斤,卖了10.3元,合8分多钱一斤。这个数字是大是小,要结合当时其他生活物资的价格来对比着看。我73年上学(间读班)当时学费不到3元,大米是0.25/斤。1975年,我们家乡食盐1角3分一斤,大米4角2分一斤,三红咸鱼2角7分一斤,火柴2分一盒,这样物价持续十多年。77年,三分钱一碗白粥,五分钱一个生肉包。



60年代猪肉5毛多一斤,全国统一价。70年代也差不多。1975年我跟着我妈回娘家,在广州市海珠区近郊,外公家里交任务,养了一只200多斤的肥猪,才卖了50多元,当时我妈拉车,我在后面推车,在现在的昌岗中路遥头供销社卖的肥猪。至今记忆犹新。



8分是收购价,国营粮店卖的时候一等米每斤0.136元,二等米0.126元三等米0.116元,等外米0.106元。10元是六十年代国营工厂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对比来看,10元3角相当现在1千多了,1角钱带粮票可让3个人吃饱了。可是那时候一家都六七个孩子,1964年的10元,一大家子可以开支用20天,1975年至79年家庭一天费用有5毛钱就不错了。



记得1996年三株公司很出名,买过他们的东西,一瓶三株口服液,比一担稻谷,贵一块钱。也就是农民口袋装一块钱,挑一百斤稻子进城,卖了稻子,再从口袋里掏一块钱,能买一瓶三株口服液。相对于工业品,粮食还是太便宜了。大家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