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干净整洁,交通顺畅安全,市民文明礼貌,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道德风尚如春风拂面,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2024年以来,兰州市以推进强省会行动为总牵引,紧密围绕1139工作部署,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致力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打造新时代美丽兰州。
加强环境整治
让城市“颜值”持续提升
在市容环境整治方面,兰州市城管委通过一系列精细化举措,推动城市颜值与品质双提升。据悉,过去一年,共拆除违规户外广告4.1万平方米,拔除废弃线杆约1200根,查处建筑垃圾私排乱倒180余处次,对34座垃圾转运站进行整治,维护保养746座环卫公厕。自2024年5月份以来,共查处城市“六乱”问题3.3万个(处)、解决城市管理问题3万余个、调运共享单车80余万辆次。
城关区作为兰州市的核心区域,2024年清理取缔流动摊点13057处、店外经营4305处,规范洗车点116家,拆除违法建设43处约7411平方米,让城市街道更加整洁有序。
西固区创新管理模式,科学设置187个应季蔬菜瓜果临时点位,利用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外摆经济,在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激发了市场活力。
过去一年,安宁区兰沟村依托“十里桃乡”示范带建设,建立了村有专职清扫员、社有清运员、巷有监督员三支队伍,全面推行“党员家庭户联动带四邻”的“1+N”“门前三包”网络体系,引导广大村民告别不文明陈规陋习,确保院内外干净整洁,营造了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在村委会的带动和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兰沟村先后荣获信用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坚持思想引领
让文明新风根植于心
市民素质与风尚的提升也是兰州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一环。
城关区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已连续举办11年,近三年,5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并通过道德模范事迹宣讲,让崇德向善成为城市风尚。
安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月月有策划,周周有宣讲”,组建成立抵制高额彩礼志愿劝导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宣讲队,邀请“中国好人”“兰州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和司法工作者、高校思政理论宣讲员加入其中,先后走进2个镇、16个村、6个涉农街道、20个涉农社区开展主题宣讲。
皋兰县组织“乡村好大东”(农村红白事主事人)和乡村开明“好岳父”“好岳母”道德评议活动;永登县举办了“彩礼纠纷以案普法”等宣讲活动;榆中县组织开展把家风“亮起来”行动和家风家训对联书法大赛;七里河区成立抵制高额彩礼志愿劝导队;西固区组织开展“对高额彩礼说不”基层宣讲活动。
2024年,全市共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反对铺张浪费和不文明祭祀等主题的移风易俗实践活动2160场次,参与群众达31万人次,使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服务完善升级
把文明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在公共服务与设施建设方面,兰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
城关区构建“1+17+N”志愿服务体系,成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及众多分队、小分队,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5个乡镇街区文明实践所和180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安宁区黄河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设有居民议事亭、离退休老党员红色驿站、书画室、幼儿阅读室、养老食堂及图书馆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做游戏,老年人则可以跳舞、练习书法……社区还不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宣讲活动。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面向辖区居民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及文化传承的有形阵地,通过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在兰州植物园区内,道路两旁的文明标识牌随处可见。植物园中级工程师孙朝华介绍道:“我们组建了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并在园区门口增设了文明旅游监督岗、青年志愿者服务岗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同时提供便民服务,如免费开水、轮椅、药箱和雨伞等,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深耕文明实践
为城市储备文明力量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重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城关区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连续七年评选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10名、新时代兰州好少年26名、新时代城关好少年145名,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城市的未来储备文明力量。
安宁区动员高校联盟专家学者、青年学生深入全区2个镇、6个涉农街道、16个行政村,积极参与“兰野文旅”“十里桃乡”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主题活动、“青春助农 乡村振兴”助力安宁农产品销售网络直播活动等具体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力打造移风易俗特色工作品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加入‘文明实践·志愿安宁’的队伍中来,为区域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安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古区还打造出“镇街干部+村社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四级宣传网格体系,通过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讲解移风易俗工作要求,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倡树文明新风,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兰州市还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智慧城管系统的加速实现,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兰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能够整合多个系统,实现智能采集、自动识别、快速处置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最是一年春好处,2025年,兰州市将继续以1139工作部署为引领,向着美好生活出发。
■短评
文明润泽城乡 注入发展活力
在1139工作部署的引领下,兰州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了城市文明的新风貌。
1139工作部署为兰州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一年,兰州市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全面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兰州市注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市民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的文明氛围。
2024年,兰州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市民素质的提升。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树立文明观念,践行文明行为,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格局。这种以人为本的创文理念,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娜 彭美姣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