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6日讯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把“走在前 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放在各项工作上,以改革创新为牵动力,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打破固有模式和传统思维,瞄准“融合”下功夫、激发“活力”做文章、打造“品牌”增亮点,不断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赛道,推动文明实践质的提升和效的增长。
突出“融合”,靠机制创新激发文明实践生机活力
“二婶,兄弟们过年后就要上班了,您就到咱村‘幸福食堂’吃饭,在为民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都能找到我,有事随时跟我联系。”2月5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兖州区新兖镇武村党支部书记朱宁是真的很忙,他不但想着今年开春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还要惦记着村里的留守老人生活问题。
“我们把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人大和政协志愿服务工作室、‘两新’组织等一体打造,丰富文明实践内涵,群众进一扇门,参与共享文明实践所有事。”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表示。
为“融合”各类资源,该区招募和建立带头人、热心人、明白人即“三人”队伍,自觉融入扶老、扶小、扶困“三扶”重点工程,并坚持实行“3+N”模式,即必须有理论宣讲、环境整治、“三扶”志愿服务3支和红白喜事帮办、美德健康生活等N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364名会宣讲、会管理、会组织活动、会宣传即“四会”专管员上岗,文明实践所(站)管理水平和实用效果不断提高。该区将文明实践融入乡村治理,制定印发《关于打造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的实施方案》,新打造“禹见端信 醉美泗河” “九州古城 文韵兖州”等4个文明实践展示带,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亮点和文明新标杆。
突出群众,共建共享“家门口”的文明实践
“我们每月一次组织镇卫生院、社会组织志愿者下沉基层开展义诊、义剪、‘三扶’活动,常年坚持、雷打不动。以此推动文明实践向群众身边辐射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幸福。”颜店镇党委书记王翔介绍。兖州区积极探索形成“幸福合伙人”模式,扩大文明实践服务“朋友圈”,用心用情做优服务惠民文章。2023年以来,城区31个社区累计开展“幸福合伙人”集中活动1100余场次,惠及群众8.4万余人。
“我们还开设了‘公益集市’,以‘公益集市’为载体,链接公益组织、爱心商家等多方资源,多元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大家走出家门到活动现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成为社会新风尚。”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说道。
春节期间,“公益集市”为各方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的新格局中,打破了城市高速化发展下相对陌生的邻里关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突出实践,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
兖州区以“村村有好戏”“运河大集”“我在文明实践站过大年”等为抓手,组织开展具有兖州特色的文化活动。新培育打造了“家庭小剧场”“窗帘之约”“幸福合伙人”“中医药大集”等36个文明实践项目,“兖之有理”“家庭小剧场”成为辐射带动城乡文明的强劲力量。全域推进美德信用建设,深化美德信用“五进”行动,广泛推行“信用+村庄治理”“信用+移风易俗”等“信用+N”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全区打造美德健康生活示范点20处,建设美德信用积分超市107处,培育形成“颜而有信”“信安家园”“美德东苑”等美德信用品牌矩阵。
“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和气势,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实作风,争取工作再突破、质效更扎实,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特色。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端信兖州、文化兖州、文明兖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上下功夫、见实效。”张允锐说。
闪电新闻记者 贾鑫 兖州融媒 李雪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