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品局部

4、古滇青铜牌饰中的蛇纹

一、云南博物馆陈列系列

周倜拍摄

二猎人猎猪铜扣饰

青铜长0.123米,寛0.65米

云南江川李家山一三号墓出土



















四人缚牛铜扣饰

高9.6厘米,宽1.6厘米

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

四人将一牛缚于柱上,即将进行剽杀。其中两人按伏牛背,一人挽住牛尾,另一人持绳数周,其绳之一端已将牛颈系于圆柱。此四人服饰相同,头戴晚形帽,长发垂于头后,佩戴耳环、手镯,着对襟上衣,跣足。系之圆柱上端为伞状圆顶,顶上盘绕一蛇,昂首而视。







二狼噬鹿铜扣饰

高12.7厘米,宽16.7厘米

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

扣饰表现了两狼共噬一鹿,其中一狼跃踞鹿背,口噬鹿耳,前爪抓住鹿头不放;另一狼前爪紧抓鹿之后腿,口噬其胯。鹿两前足曲跪,张口作惨叫状,其下有一蛇,咬鹿尾,蛇尾绕一狼之后腿。





虎牛搏斗铜扣饰

高8.5厘米,宽15.5厘米

云南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

一虎与一牛搏斗,虎被牛撞翻在地,腰部被牛角戳穿,肠露腹外;虎口咬住牛之前足,,两前爪紧抓牛腹。其下有一蛇,口咬牛之后腿,蛇尾绕住虎之左后足。





二猎人猎鹿铜扣饰

长0.125米,高0.12米

云南江川李家山一三号墓出土









剽牛祭祀铜扣饰

时期:战国

出土地: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画面之右侧立一柱,柱上缚一牛,牛角倒悬一幼童,一人紧拉系牛颈及前腿之绳绕于柱,一人被牛踩倒在地作仰面呻吟状,一人拉住牛头之绳,另一人双手挽牛尾。其下有二蛇盘绕,一蛇咬住缚牛之绳,另一蛇头蹲一蛙。





鎏金骑士猎鹿铜扣饰

时期:西汉

出土地:晋宁县石寨山滇王6号墓出土





骑士猎鹿铜扣饰

时期:西汉

出土地:晋宁县石寨山

石寨山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存。



三水鸟铜扣饰

西汉,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该扣饰的主体造型为三只依偎在一起的水鸟,其中一只是正面,两只侧面,皆作引颈长鸣状。有趣的是,三只水鸟的足下踩踏着两条蛇,蛇首昂立,身子弯曲、缠绕,呈左右对称排列。



鎏金二豹噬猪铜扣饰

时期:西汉

出土地:晋宁石寨山71号墓出土。

一豹扑于猪背,尾反剪向前,以二前爪抓住野猪的肩部,两后爪抓住猪之后腿,张口咬住猪背;另一豹附于猪腹下,前爪抓住猪腹,作吞噬状,此豹之后腿又被野猪紧咬不放。





二豹噬猪铜扣饰

时期:西汉

出土地: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

扣饰上的野猪作张口嘶叫状。一豹扑于猪背,咬住其颈部;另一豹虽被野猪冲倒在地,但仍回首张口,高举前爪作反攻状。其下有一蛇,口咬野猪后腿。



二、吉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

内蒙古博物院特展

孟和套格套分享















































西汉 鎏金掳掠铜扣饰









西汉 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









三、谜踪之国—云南古滇国青铜文化展

深圳博物馆特展系列

花脚大仙分享































四、国博秦汉文明特展

乐艺会资料





五、上海博物馆陈列

周倜拍摄

西汉 虎背牛饰件 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六、云南省博物馆陈列

无极斋拍摄

骑士猎鹿铜扣饰

时期:西汉

出土地:晋宁县石寨山





二狼噬鹿铜扣饰

高12.7厘米,宽16.7厘米

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



虎牛搏斗铜扣饰

高8.5厘米,宽15.5厘米

云南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



三水鸟铜扣饰

西汉,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二猎人猎鹿铜扣饰

长0.125米,高0.12米

云南江川李家山一三号墓出土



鎏金骑士猎鹿铜扣饰

时期:西汉

出土地:晋宁县石寨山滇王6号墓出土



二猎人猎猪铜扣饰

青铜

长0.123米,寛0.65米

云南江川李家山一三号墓出土













六、南京博物院金色中国大展

乐艺会资料

西汉 鎏金献俘铜扣饰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七、成都博物馆《灵蛇传奇》艺术特展

l如拍摄

汉代 立豹(应是虎)铜扣饰

成都博物馆《灵蛇传奇》艺术特展

l如拍摄





滇文化青铜器中,蛇文化更加丰富而强劲地存在于文物装饰中。在古滇青铜牌饰中,动物搏杀、人狩猎动物的战斗主题为主流,多为随形牌,与几何长方形、圆形的装饰牌有别,这类战斗主题随型牌饰中的蛇,绝大部分是成为牌饰的底部铺陈装饰。而呈现出一种滇文化特有的艺术图像特征。

很早就有人关注到,古滇青铜文化中的北方草原文化要素。多种人文地理文化的交融互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比我们的设想更加精彩。比如上虎下蛇牌饰的对比。





以上是战国鄂尔多斯青铜虎蛇牌饰,特点是虎居中,蛇为下,形成底部的装饰。而这种特点也出现在古滇文化的青铜牌饰中。而下图此枚李家山出土的古滇青铜牌,已经完全具备了鄂尔多斯青铜牌的精气神,可见文化融合的程度,见下图所示:



《吉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内蒙古博物院特展孟和套格套拍摄





汉代 立豹铜扣饰成都博物馆《灵蛇传奇》艺术特展l如拍摄

我们来看下鄂尔多斯青铜虎牌中的虎,与古滇虎牌的虎,是否有几分神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