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Unsplash)
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同时也是文学高地、出版高地。
由南方出版传媒评选的“2024年度南方好书”,是对过去一年旗下11家出版社所出版优秀图书的一次重要回顾。进入榜单的20种好书,涵盖新南方写作、地方文化、湾区风采等主题,让我们得以观察到当下的文化趋势和社会风向。
今天的我们依然在阅读,依然对世界怀有好奇心,也依然行走在参与社会叙事的历史进程里。
✎编辑 | 谭山山
在1月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古籍出版社推出的《岭南文化辞典》在广东出版展厅精品展台首次亮相。这部目前规模最大、系统展示岭南文化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入选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出版传媒”)评选的“2024年度南方好书”,吸引了众多读者。
《岭南文化辞典》
《岭南文化辞典》编委会 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古籍出版社,2024-6
展厅还重点展示了其余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的图书,包括《“南海I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人间信》《如风似璧》《归潮》等。
此次北京图书订货会,南方出版传媒共带去1500种图书。据媒体报道,广东出版展厅中主题出版、岭南文化、湾区风采和文艺精品类图书尤其受欢迎,花城文学院签约作家李娟创作的《我的阿勒泰》便是其中之一。
《我的阿勒泰》2010年推出第一版,2021年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2024年年初,改编自《我的阿勒泰》的同名剧集热播,带动了原著的持续热销:剧集播出一个月内,《我的阿勒泰》销量达60万册;截至目前,总销量达150万册。
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广东出版展厅。(图/南方传媒)
在“新南方”的旗帜下
花城文学院签约评论家陈培浩指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当人们想象南方时,对象已经发生了扩展,核心区域可能从江南而扩大到岭南。因此,新南方代表着崭新的经济生活及其催生的全新生活样式,代表着高科技、新城市与人类生活所形成的巨大张力,代表着南方以南诸多尚未被主流化的‘地方性叙事’……”
作家陈崇正进一步提出,需从文化上重新辨识岭南文化的特质,进而看见“新南方”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存在。在历史上,岭南被视为南蛮之地,这是相对于作为统治中心的北方而言的;但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岭南以南有着宽阔的海域,因此这里其实是南方的腹地。19世纪中叶以后,这里也不再沉寂,而是主动参与了华夏历史的脉动。
“故此南方之新在于必须重新审视这片以大湾区为中心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生和正在蓬勃发生的故事。”陈崇正表示。也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评论家提出“新南方写作”概念。
花城文学院签约作家葛亮是“新南方写作”的代表性人物。此次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的葛亮中短篇小说集《飞发》,首篇即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同名获奖作品。《飞发》从标题开始,就表明这是一个发生在南方的故事——“飞发”,即粤语“fit发”,意为“理发”。广府人善于吸纳外来词并将之本地化,“飞发”即是一例。英文中,剪发这个动作称为cut,但粤方言舍cut而选fit,因为fit的核心内涵是“使之合适”,把头发修剪得合适,正好跟“理”相符。
和葛亮的其他小说一样,《飞发》也用包括粤语、沪语的各种方言与普通话夹杂讲述。小说中的“我”去飞发铺剪发,理发师要问清楚“我”接下来要去的场合,以完成最终的塑形:“等一阵出去系倾公事,还是去party”?“我”称赞理发师剪得很好,理发师回了一句“谢谢侬”,因为“你的广东话很流利,但是能听出上海口音。我认识一个老人家,口音和你一模一样”。
《飞发》
葛亮 著
花城出版社,2024-4
葛亮曾在受访时表示,方言元素的纳入并非为了给读者带来阅读挑战,而是增加了文本的审美属性。在他看来,粤语本身是非常鲜活的语言,将之纳入写作,如何尽量体现对粤语生命力和活力的善用,同时又不影响非粤语区读者的阅读体验,这是需要平衡的。
和葛亮一样,作家张欣也是长居岭南的江苏人。她从20世纪80年代就扎根广州,擅长写当代、写南方、写都市、写女性。她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的新作《如风似璧》,则是她首次将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广州。
学者陈思和将《如风似璧》称为“文学广州的地标式丰碑”:“她(张欣)追溯历史岁月,探究人性幽暗,紧紧抓住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魂。那个‘魂’,就是她笔底下的广州女人们:一如风中玉佩,既有风的凛冽,又有玉的圆润。”
《如风似璧》
张欣 著
花城出版社,2024-3
陈崇正的长篇小说《归潮》则聚焦于他所生长的广东潮汕地区,它也是“2024年度南方好书”中“新南方写作”的一个样本。
陈崇正在创作手记中提及,在他以往的文学创作中,潮汕更多是以某些独特的元素存在,《归潮》则是一个例外——“《归潮》是来自故乡的重托,我的老师和好友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好好写一写潮州人的精神图景,好好将潮州的过去和当下勾勒出来。”
近年来,陈崇正、陈楸帆、林培源、陈再见、巫宏振等广东本土作家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更具本土经验的文学风格正在成形。
《归潮》
陈崇正 著
花城出版社,2024-3
出版界的“岭南范儿”
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同时也是文学高地、出版高地。
2024年迎来创刊45周年的《花城》杂志,始终以先锋的姿态,守望文学高地,关注文学现场,推出众多名家名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这边风景》《一个人的战争》等作品,以及王小波、陈染、毕飞宇、李洱、东西、艾伟、吕新、北村等作家,正是从这里启航。
比《花城》杂志年轻两岁的花城出版社,也曾引领“钱锺书热”“先锋文学热”“琼瑶热”“武侠热”“席慕蓉热”“朦胧诗热”“程甲本《红楼梦》热”等出版和阅读潮流。
承继这样的先锋态度,南方出版传媒提出大众出版“三化”目标——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出版界的“岭南范儿”。
2024年8月17日,“万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典礼现场群星闪耀,李敬泽、麦家、陈晓明、阿来、东西、徐则臣、张欣、李宏伟、何平、尹学芸、张楚、班宇、张执浩、陈年喜、谢有顺、蔡崇达、陈楸帆以及濮存昕、林墉、林蓝等文艺名家出席。(图/花城出版社 提供)
以广东人民出版社为例,目前该社形成了“万有引力”“乐府文化”等6个子品牌组成的图书品牌方阵。据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黄少刚介绍,2025年,该社各个子品牌将面向不同的读者群重点发力。
其中,于2020年创立的万有引力,迄今累计出版50余种图书,总发行量近70万册。黄少刚表示,社里提供了到位的配套措施,“给予运作团队在用人、用钱和考核等方面充分的自主权,使团队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以尽情释放”。
2024年,万有引力向社科出版文化品牌转型,出版了20多种新书,规模及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年底,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百道网联合举办的“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上,万有引力获评“2023/2024年度出版品牌(学术与专业类)”。此次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的《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即出自万有引力团队的策划。
《江南困局》
唐元鹏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8
黄少刚认为,新锐出版品牌的亮眼表现,激发了该社传统产品的活力。启动于1991年的《岭南文库》便借鉴了万有引力对社科学术图书的营销方式,在策划、营销上谋求变革。《岭南文库》编辑室策划的《黄埔军校史(1924—1927)》上市时,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在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之下,该书登上主要电商平台的热销榜。它也入选了“2024年度南方好书”。
要论当代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画人物画家林墉占有浓墨重彩的重要一席。生于1942年的林墉是广东潮州人,他擅人物,又及花鸟、山水,兼擅文论及插图,风格潇洒、唯美、清新、明丽。作家管琼在深入研究林墉艺术的基础上,从2012年到2023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通过实地即时性的日常谈话,最终形成林墉最成熟、最真实的艺术人生记录——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的《林墉谈艺录》。
管琼将该书称为林墉在美术创作、文学创作之外的“第三类作品”。虽然访谈时间不过十余年,但林墉“所有的认知、见解都是建立在六十多年从无间断的扎扎实实的艺术创作与深入思考之上”。这足以证明,林墉是有思想、有境界的艺术大师。
《林墉谈艺录》
林墉 口述,管琼 编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2024-4
地方文化主题也将是未来广东出版的重要方向。同样入选“2024年度南方好书”的《“南海I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作者魏骏曾任“南海I号”考古项目领队,深度参与“南海I号”沉船的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工作。他的这部科普著作,就是从“南海I号”这颗“时间胶囊”入手,将读者带回海洋贸易往来的宋代。
《“南海I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
魏骏 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2023-12
2024年的南方出版传媒,不仅有《我的阿勒泰》这样的“爆款”,还呈现了各种新气象:有文学IP运营——花城出版社成为剧集《我的阿勒泰》联合出品方,未来,该社将致力于将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转化为影视IP;有出版品牌的崛起——就像万有引力除了开创新产品线,还盘活了其他固有产品线的活力;有发行渠道的新尝试——新华翰墨通过定制出版进行“老书新做”,其中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的《漫画讲透黄帝内经》,目前销量达150万册。
出好书、引领读者多读好书,这就是南方出版传媒的初心。
2024年度南方好书·荣誉榜
《“南海I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教育出版社)
《如风似璧》(花城出版社)
《人间信》(花城出版社)
《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花城出版社)
《归潮》(花城出版社)
《不舍昼夜》(花城出版社)
《花猫花猫你别闹》(新世纪出版社)
2024年度南方好书·特别奖
《岭南文化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古籍出版社)
2024年度南方好书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论要》(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实践丛书》(广东经济出版社)
《蔷薇蔷薇处处开》(花城出版社)
《飞发》(花城出版社)
《林墉谈艺录》(岭南美术出版社)
《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广东人民出版社)
《黄埔军校史(1924—1927)》(广东人民出版社)
《读懂中国:用文物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非典型美学译丛(第一辑)》(花城出版社)
《雀仔园的雀仔》(新世纪出版社)
《深呼吸,开始麻醉了》(广东科技出版社)
《华南国家植物园自然观察笔记》(广东科技出版社)
· END ·
编辑丨谭山山
校对丨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