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过了两天,家长们在自己忙着调整上班节奏的同时,别忘了家中孩子的寒假余额也只剩一周了。
这一周,是让孩子从”寒假模式“转换到”开学模式“的过渡期,家长们要重视起来,帮助孩子做好假期收心,确保孩子愉快迎接新学期。
调整作息时间,注意清淡饮食
假期里孩子作息和饮食比较混乱,经常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三餐时间不定,吃喝无度也是常态。
如果让孩子继续这种混乱的作息和不规律的饮食,一定会影响他们开学后的状态,导致上课精神萎靡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甚至生病。
所以,收心首先要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
首先,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家长晚上不要安排过多活动,尽量将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到与开学后晚九早七的正常作息。如果孩子没法一下子调整,可以每天比原来提前半小时上床,等他适应了再提前,一步一步来。
其次,给孩子的饮食要清淡。
收心先收胃,这段时间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搭配,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让孩子吃油炸食品、大鱼大肉,如果孩子积食上火,及时清火调理肠胃。
只有睡眠充足身体健康,才能保证孩子有精力好好学习。
整理学习任务,检查作业情况
每学期开学前夕,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补作业运动。
“一支笔,一盏灯,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
孩子狂补作业现象,说明孩子在假期没有安排好学习与休息玩耍的时间,没有定时写作业,说到底,就是孩子的自律性不够。
现在距开学还有一周,家长要赶紧让孩子整理学习任务,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孩子没做完的督促他赶紧完成,完成质量不高的,批评纠正并督促孩子重做。
只有认真完成作业完成,孩子才不会在开学后心慌意乱状况百出。
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孩子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学期的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点衔接,保证在开学后最快进入学习状态。
收起电子产品,限制娱乐时间
有人说:“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个手机。”
这话不假,无数家长亲身体会过网络游戏、网聊、短视频等娱乐对孩子的危害。手机里各式各样的APP,是孩子自制力不足的诱因。
过年期间家长比较忙,往往放松对孩子的管束,孩子看电视手机平板的机会多了不少。但现在开学在即,孩子如果还迷恋电子产品,绝对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
所以,收心最重要的一步,是阻断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别让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毁掉孩子的自制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当然,也不是说从此不让孩子摸到电子产品,而是要跟孩子做好约定,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娱乐的时间和时长。
家长要多提醒、多约束孩子,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住。
备齐文具用品,做好开学准备
新学期到了,需要新的学习用品和文具,以及相关的课外书。
家长可带孩子逛逛书店和文具店,让孩子选择心仪的书包、文具盒、纸、笔、书皮等学习用品,让他们在准备中慢慢接受新学期开学的事实,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也要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制定新学期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俗话说“书头戏尾”,新学期即将到来,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家长可以趁机让孩子制定新学期的计划,确定学习目标。
让孩子先想想新学期想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整理成书面文字,写清楚任务和具体的措施以及操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等,并把它贴在显眼的地方。
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把握学习的方向,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确定的目标也要有可实现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确定孩子努力了就能实现。不要定那种吊在半空中实现不了的目标,孩子才有信心有动力去努力。
用心陪伴孩子,做好心理调适
开学前一周,孩子可能会对新学期的到来产生一定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作业还没真正完成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身体各种不舒服等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开学焦虑症”,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调适,通过积极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引导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首先,家长要多陪伴孩子。这段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聊天,跟他们谈谈学校的趣事和同学的友谊,激发他们对开学的期待,同时也要按上学的时间陪孩子阅读、运动、散步等,让孩子不知不觉中调整到开学的节奏。
其次,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家长弄清孩子焦虑沮丧的原因后,要有意识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愉快迎接新学期。
总之,收心不能“紧急刹车”,要循序渐进地调整,学习慢慢增量,孩子才能慢慢适应。
假期早收心,开学不担心。虽然以上方法有些“老生常谈”,但行之有效,还是值得收藏起来的。家长们,请尽早帮孩子收心,结束快乐的寒假,愉快迎接新学期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