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者钱风强




《黄渤海记》

王月鹏 著

作家出版社

以海洋和海洋文明为审美对象的文学创作,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月鹏的散文集《黄渤海记》(作家出版社),是继赵德发的《黄海传》、王秀梅的《渤海传》、熊育群的长篇小说《金墟》等海洋文学作品之后,新创作的又一部呈现新风貌、展现新写法的力作。


文集共包括八章,分别拟题为“蓬莱往事”“万面鼓声中”“民俗中的怕与爱”“八角湾往事”“大水小水”“半岛的诗与思”“渔民说”“海边‘异人’”;每一章收录10篇左右的文章,共同指向一个大主题;每一篇文章聚焦某一侧面或某一细部,并以“记”这种传统文类,记述、描写或表现与黄渤海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风物风俗、渔村往事、自然物象、诗意哲思。这就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完成了对于黄渤海本体形象、人文景观及文化内涵的总体形塑。当然,这种“总体形塑”是作为散文家的王月鹏基于黄渤海认知经验的一种审美建构。唯其如此,《黄渤海记》才见识、见情、见性。正如千多年前曹孟德于北征乌桓途中立于渤海畔一吟而成千古名诗《观沧海》,我更愿意把《黄渤海记》看成王月鹏面向黄海、渤海,独自思古、鉴今、述事、言情,继而累积而成的一部表达乡恋乡愁、寄托生态思考的自我代偿书。


举凡关于黄渤海的历史变迁、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海洋生灵,滨海渔业、农事、风俗,以及可说或不可说的神秘存在,在这部散文集中都有涉及。它就像一部记载地方知识体系的志书,一册在手,即可一览其貌。如此一来,这部文集也就从多角度、多层面、多视野完成了关于黄渤海内涵与外延的传记学式的考证及记述。这种兼容“记”“志”与“传”写法的文体实践,以及在字里行间所展现出的知识素养和纪实意识,也使其在同时代同类写作中脱颖而出。

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自我)、人与自然,向来是文学书写的三大关系模式。相比于前两者已被作家们争相探索与实践,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创造性书写还显得相当不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更愿意把王月鹏在《黄渤海记》中的探索与实践看成一个典型案例。他笔下的“自然”包括海洋、村落、遗迹、鱼类、船舶、海岛、码头、街区、农田等;他笔下的“人”,主要指作者本人,然后是渔民、农民等。于是,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作为一种表现对象和建构体系,都被作者纳入散文写作中。这种不从海洋本体出发,转而从他者视角,由外向内逐渐靠近中心或本相的写法,实乃昭示着一种海洋生态文学写作新范式的生成。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位久居黄渤海大陆一侧的“海之子”独自面向海洋所发出的新时代之声。这样的写作很纯粹,很中国,有开拓之功,也有启下之力。

有奖活动赢红包

↓↓↓点击图片进入活动入口↓↓↓

作家出版社推荐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钱风强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最好的伴手礼——冯骥才《过年书》火热出炉

央视开年大戏《驻站》创作揭秘:离不开文学的“母本”

新书推荐丨《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蔡崇达最新长篇小说,与万物交朋友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