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个蛇年春节,全国各地的影院经理瞠目结舌地,看着《哪吒2》制霸各种纪录,也刷新着他们的认知。

截至2月6日中午12点30分,《哪吒2》仅上映9天,便以超57.75亿元的总票房,正式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更以“一打五”之势,超过了《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的票房总和,同时打破了32项影史纪录。



登顶只是《哪吒2》的起点,灯塔专业版的票房预测已从上映前的35亿元,抬高到了85.15亿元。不少人乐观估计,《哪吒2》或有望冲击百亿票房,创造一个超级神话。

在《哪吒2》的惊人成功背后,最大的受益方又是谁?除了“五年磨一剑”的导演饺子,便当属其核心出品方光线传媒和董事长王长田了。

2月5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公告:截至2月4日,《哪吒2》累计票房收入约为48.40亿元,公司相应营收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有业内人士感叹:“独占出品、发行方,王长田好毒辣的眼光。”

考虑到近年来,光线已先后有数部作品“扑街”春节档,这一次将宝悉数押在了《哪吒2》身上,光线“豪赌”的便是逆风翻盘。

而能在这个商战前所未有“激烈”的春节档里,豪取超过一半的票房,光线除了“毒辣”的眼光,更有“毒辣”的运作。

数位影院经理对《财经天下》表示,今年在《哪吒2》场次已经爆满的情况下,光线依然大力投放票补,向影院施压、争夺排片,最终成功地“一部抽光了其他所有”。

从结果看,王长田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月5日,A股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直接以20.04%幅度涨停。

虽然光线风光,但许多公司却笑不出来——博纳影业、北京文化、横店影视、金逸影视跌停,中国电影逼近跌停。



01、一票难求,观众用脚投票

“哪吒今年就是电影院的财神爷!可以供起来。”一位山东影院经理,在大年初八全国开工的第一天,在《哪吒2》的海报易拉宝前,真的给“财神”摆上了香炉。

这个春节档,《哪吒2》让全国上下的影院都忙得不可开交。

“一票难求!”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自己花50元买了站票。一家河南的大影院,每15分钟就要排一场《哪吒2》。甚至当地的人民会堂大厅,都被临时改造成影院卖票。

“《哪吒2》几乎是场场爆满”,武汉影院经理王青觉得,网上对春节档火爆情况的描述毫不夸张。他对《财经天下》表示,受到《哪吒2》的拉动,自己影院的上座率达到了50%以上。

这在往年并不多见,新一线城市影院竞争激烈,春节档也做不到场场爆满。而王青看到,“《哪吒2》的火爆是持续性的,往年到了初三,观众的观影热情就开始消退了。今年直到初八,观众还是源源不断。”



一位湖南院线经理对《财经天下》说,《哪吒2》让他家的爆米花售卖,都创了史上最高纪录。

“场务和保洁累得受不了了,三倍工资还在要求加钱。前台打爆米花,满头油。幸好我把《哪吒2》全改成2D了,不然3D眼镜都供不上。”

《哪吒2》的热度甚至从年轻人传导到了中老年人圈层。闽南观众林斐告诉《财经天下》,家中长辈受到感染,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了《哪吒2》。

“60元一张的票价,他们都不喊贵了,还主动给小辈们一人买了一桶爆米花”,林斐说,“看之前,我妈说那是小孩看的。看完后,让我下一部上映还要带她来,回家还连夜补了第一部”。

林斐给《哪吒2 》打了9分,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的精彩剧情,新登场的角色“每个人都有其反差的一面”,制作上更有集国产动漫之大成感。“从映前彩蛋,到片尾几百家动画公司名单,再到(社交平台)评论区到处互动的官方,无不在体现制作团队的用心良苦。”

有人评价:2024年的《黑神话》,2025年的《哪吒2》爆火,都证明了一句话:“真诚,是第一必杀技!”

在《哪吒2》刷新的影史纪录里,比票房更有说服力的当属“场均77人次”。这一数字断崖式领先于所有对手,也证明了《哪吒2》依靠的是强大的路人盘与好口碑。



猫眼专业版统计,《哪吒2》上映7天,观影人次突破了9000万人次。与之对比,前后上映了数月的《战狼2》观影人次1.62亿,《哪吒之魔童降世》1.43亿人次,《长津湖》1.25亿人次,《你好,李焕英》1.23亿人次,《流浪地球》1.06亿人次。

空前的火爆,也让影院的排片资源从大年初二开始,纷纷向《哪吒2》倾斜。

王青所在的影院共有9个放映厅,其中4个厅都给了《哪吒2》,口碑尚好的《唐探1900》也得到了2个厅的待遇。而王青一度十分看好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则从大年初一的2个大影厅,被“挤”到只剩1个影厅,又从大影厅“赶”到了小影厅。

在《哪吒2》的虹吸下,春节档的“常青树”《熊出没》也在今年惨遭滑铁卢。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5日(初八),《熊出没》票房仅为5.38亿。王青表示,今年来看《熊出没》的亲子观众非常少。除了大年初一给它专门排了一个厅,之后每天只能安排两三场。

02、光线这把赚了多少钱?

作为《哪吒2》大爆的最大赢家,这一次光线传媒又从影片里赚了多少钱?

灯塔专业版显示,《哪吒2》的出品、发行方只有9家,基本都是光线旗下。与之对比,《唐探1900》出品、发行方则有35家之多。



业内人士对《财经天下》表示,光线“一家独大”源于王长田在《哪吒2》的制作中,对导演饺子不断积累起来的信心。

2023年,王长田便表示:希望《哪吒2》在2024年,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2024微博之夜”上,王长田更放言:“我可以自信地说,《哪吒2》全方位超越了《哪吒1》。”

彼时,他的这个说法,还遭到过微博、豆瓣网友的群嘲。今时今日,被群嘲的对象换成了新浪微博。网友评价:微博春节档投了其他五部电影,唯独没有投哪吒。

对此,上述从业者对《财经天下》表示,微博没能出现在发行方里,恰恰证明了光线的强势。“微博投那几家,估计也没花啥钱,都是宣发资源置换。明显是王长田要吃独食,不让外人投。”



独家出品兼发行,也让光线最大化地从《哪吒2》的成功中兑现了收益。

根据2月5日的光线传媒公告,截至2月4日48.40亿元票房计算,光线已从分成中直接拿到了约10亿元营收。以此计算,若《哪吒2》冲向百亿票房,光线营收还有望翻倍。

券商曾预计,《哪吒2》的业绩主要会体现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2024年前三季度,光线传媒营收14.42亿元,同比增长53.37%;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5.08%。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光线有望单季便获得超过2024年前三季度总和的营收。

除了切走票房蛋糕,成为爆款IP后,《哪吒2》的衍生品收入也将贡献增量业绩。

此前,光线在《哪吒1》上就吃过一次亏。由于没有提前布局,电影上映后盗版周边泛滥。虽然官方快速补救,抢注了超过1800个相关商标,但过了公映红利期,周边收入并不乐观。

这一次,光线明显吸取了经验。《哪吒2》上映前,蒙牛和光线便制作了联动广告作为映前彩蛋,光线还与泡泡玛特、集卡社、Fun Crazy等多家趣玩周边品牌合作,推出了吧唧、小卡、盲盒手办、钥匙扣、帆布包等一系列官方授权周边。

其中,与泡泡玛特的联名周边格外“一吒难求”。许多网友表示,“抢完电影票,还要继续抢周边”。



1月3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线上发售,1月31日开启线下发售。但不管线上还是线下,盲盒都瞬间售罄。在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和官方App均显示,“商品已售罄,疯狂补货中。”预计2025年5月20日才能重新发货。

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原价69元的“战斗哪吒”手办,售价高达120元,隐藏版“敖丙版哪吒”更高达388元。

与《哪吒2》的联名,也间接带飞了泡泡玛特的股价。2月4日,泡泡玛特股价暴涨超过11%。

在王长田极力看好、“豪赌”《哪吒2》的决心下,光线在线下的商战也打得十分凶猛。

灯塔专业版显示,从大年初四开始,哪吒的排片占比持续超过40%。甚至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示,自己买的其他影片的票被临时取消,“影院只让看哪吒”。

其背后原因,除了《哪吒2》的好口碑,也有《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封神2》《蛟龙行动》口碑不及预期的原因。

有影院经理表示,特别是《射雕》前期预售时粉丝大量“刷票”冲排片,让经理们错误判断,提前排出了场次,结果发现路人不进场。在《哪吒2》场场爆满的“诱惑”下,影院自然倾向于将其他电影删场、退票、改场。



形势已一片大好之下,光线票补的推波助澜,又进一步挤压了市场。

2月1日下午,光线传媒出台立减活动,排片比例达到60%的影城,单票立减12元。《唐探1900》也迅速跟上了排片30%,立减8元的活动。

有影院经理对《财经天下》表示,由于《唐探1900》的发行出品方猫眼微影中,也有光线传媒投资的背景,此举也被许多人视作“两家联手,排挤友商”。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影院两部影片排片同时达标,排片率相加已超90%,那留给其他4部影片的排片率不足10%。“以前大爆时都不会加票补了,这次真的把其他片往死里逼。”

对于此举,许多影院经理表示不满,“两家不仅自己吃肉,还把汤也喝干净了”。

虽然王青所在的影院没有参与《哪吒2》和《唐探1900》此次的票补活动,但他认为,纵然光线和猫眼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但票补活动属于历年来比较常见的营销方式。毕竟要不要加入票补活动,选择权还是在影院方。

03、十年坎坷终翻盘

对《哪吒2》的全面压上、凶猛运作,也有不少人认为,源于“光线熬了这么多次春节档,要翻盘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

过去几年,光线在春节档上已折戟多次,也同样遭遇过被大片“吸干”的命运。

2021年春节档,光线传媒出品并发行的国产喜剧影片《人潮汹涌》,由于题材新鲜度不足、受众群体相对较窄等原因,在同档期《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的排片挤压下,最终以7.62亿元的票房惨淡收场。

2022年春节档,光线传媒出品并发行的战争题材主旋律电影《狙击手》,与同档期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题材“撞车”。相较于对方有着吴京、易烊千玺等高流量明星参演,《狙击手》的演员阵容在票房号召力上较弱。风格上,《狙击手》相对严肃、沉重,最终票房仅6.08亿元。

2023年的春节档,光线传媒全面发力,主投、发行的动画影片《深海》,以及参投的影片《满江红》《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4部同期上映。



结果仍不如人意。虽然《深海》被观众评为“难得一见的动画佳作”,但因《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的“双强”竞争,《深海》票房不及预期。《满江红》虽然拿下了春节档票房冠军,但光线传媒仅是联合出品方。《交换人生》更是票房惨淡,《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则在上映2天后便撤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年春节档终于轮到光线“翻身做主人”。特别是考虑到,光线传媒虽已在动画电影赛道深耕十几年,但制作与发行的动画质量并不算稳定。而哪吒IP这样的爆款,也不会年年都有,郁积了多年的王长田更不会“心慈手软”。

毕竟在《哪吒》系列之前,光线传媒上一次因动画电影出圈,还要追溯到2015年暑期档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彼时,该片上映首日(7月10日)排片率仅7.80%,便收获票房1795.6万元。上映第四日(7月13日),影片以仅13%左右的排片率,便突破了票房1亿元。最终以9.54亿元的票房,成功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为国漫市场注入了“复苏”的活力。



而早于《大圣归来》,2013年,光线传媒就以投资《大鱼海棠》、收购制作出《猪猪侠》《果宝特攻》的蓝弧文化等形式,开始涉足动画电影。

2014年,光线传媒气势磅礴地宣称要打造“中国迪士尼”,完成全产业链式布局。

但这一年,光线传媒推出的两部动画电影表现均未达预期,《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累计票房堪堪超过6000万元,《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则票房低到“未被收录”。

《大圣归来》的爆红,终于为光线传媒打了一剂“强心针”。该片上映短短4天,光线传媒便斥资2000万元,与田晓鹏等导演共同成立十月文化,并创立了有“中国皮克斯”之称的彩条屋影业。

据媒体报道,时任彩条屋CEO的易巧,花了一年时间,将国内有可能拍动画电影的导演见了个遍,一口气签下了十几位动画导演,并投资了数家动画公司。其中就包括《大鱼海棠》的制作方彼岸天文化,以及饺子(本名杨宇)的可可豆动画,易巧后来也成为《哪吒1》的电影监制。

彩条屋成立第二年,《大鱼海棠》在暑期档上映,尽管影片口碑呈两极分化,最后仍取得了5.75亿元的成绩。考虑到其制作成本仅为3000万元,5.65亿元的票房已不算差。

2017年,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仍表示光线对标迪士尼的志向未改。但这一年,彩条屋上映的自主分级成人向动画电影《大护法》,累计票房仅8000万元。次年上映的《大世界》虽然拿下了“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但累计票房仅260万元,《昨日青空》也只拿下了8000万元票房。



直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光线重拾信心。其横空出世,以50.35亿元票房夺得当年冠军,更打破了中国影史动画片累计票房纪录。

《哪吒》的成功,也带动了光线传媒在2019年的营收,同比大涨89.7%。

据其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参与投资、发行或协助推广影片共18部,总票房138.67亿元。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公司营收前五作品累计收入23.15亿元,占比全年营收81.85%。

借《哪吒》之势,光线乘胜追击,在2020年国庆档上映了动画电影《姜子牙》。尽管影片口碑两极分化,豆瓣评分不及《大圣归来》《大护法》《白蛇:缘起》,但最终《姜子牙》票房仍狂揽16亿元。

在田晓鹏导演的《深海》在2023年春节档上拿下了9.19亿元票房后,2024年光线的水平再度发生摇摆。12月,《小倩》在五一撤档再上后出师不利,累计票房仅为1284.4万元。

或许因为从2013年进军动画电影开始,光线传媒出品的动画总是爆款与“扑街”穿插进行,也让王长田在《哪吒2》的运作中,更为孤注一掷。更何况,2025年大片“片荒”的问题能否得到缓解,还是未知数,光线也势必要在新年开局时多储备一些弹药。

“靠哪吒回的这口血,2025年影院能扛得下去吧。”有影院经理表示了期待。

但王青吐露了更多担忧。虽然春节档一下子“吃饱”了,但接下来的暑期档、国庆档,以及更重要的平日档还能否延续繁荣,“按目前来看,接下来缺片情况可能会比2024年还严重”。

作者 |林北

编辑 |李不清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