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容得下所有进取的“客人”。

(文/周盛明 编辑/高莘)

2025年2月5日,丰田中国官宣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


丰田中国

至此,丰田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中国拥有独资汽车工厂的外资车企。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下,部分外国品牌撤退。在这种情况下,丰田仍将加码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

丰田汽车公司负责对外和公共事务的首席官上田宏之 (Hiroyuki Ueda) 表示:“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正开始成为一个领先的国家。我们的政策是成为中国最好的公司……我们必须开发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汽车。”

丰田的“忧患”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尽管丰田面临着竞争加剧、部分市场销量下滑等挑战,但其仍然凭借1082万辆的总销量,连续5年蝉联全球车企销量第一。

但光鲜的外表下,丰田也有自己的忧患。

细看2024年的业绩表现,其中丰田在日本市场销量下降13.8%,销量为144万。在中国市场,丰田销量下降6.9%,销量为178万辆。


丰田财报

从业绩表现上来看,2024年,丰田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表现“喜忧参半”。

一汽丰田的表现尚可,全年销量80万辆,和前年基本持平。但广汽丰田2024年销量则大幅下滑22.32%,全年累计销量为73.8万辆。

受此影响,广汽丰田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将下降72.91%—81.94%,亏损高达33亿至47亿元。

由于丰田专注于轻混车型(HEV),所以其在中国消费者注重的大电池插混领域、在全球消费者关注的纯电领域均进度缓慢。丰田此前推出的纯电车型bZ4X、bZ3也因为产品力欠佳而表现平平。


一汽丰田bZ4X 丰田

数据显示,2022年,丰田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仅为2.4万辆。2023年,丰田的纯电车型销量约为10.4万辆,占整体销量的不足1%。2024年,丰田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万辆,占总销量的1.3%,依然远低于其竞争对手。

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来源于战略上的错配。丰田章男曾多次对纯电动汽车持批评态度,认为其“既不环保,也不省钱”,这导致丰田在纯电动领域的布局较晚。


丰田章男 路透社

在雷克萨斯前品牌负责人佐藤恒治接任丰田社长后,丰田的电动化战略明显提速。除了定下激进的电动化转型时间表,佐藤恒治还强调了“电动汽车优先的思维模式”,并希望通过雷克萨斯引领丰田的电气化新战略。


佐藤恒治(中) 丰田

所以,丰田将雷克萨斯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期望寄托在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的中国,其实也正是寄托了整个丰田集团的希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观察者网表示:“电动化是世界未来趋势,所以丰田必须修正自己的技术路线,从它过去的混合动力+新能源的路线转移到纯电动路线上。因此,丰田必须要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体系。”


丰田的轻混(HEV)架构 丰田

《金融时报》也评论称:“许多人认为,由于丰田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其在新推进技术方面的投资进展缓慢,而新的上海工厂可能有助于丰田赶上电动汽车技术。”

算不算“赶晚集”?

在丰田宣布在上海独资设立新公司后,“丰田赶晚集”的说法甚嚣尘上。

从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丰田在插混、纯电和智能网联技术上的表现的确不算亮眼。

但在另外一方面,中国又拥有着全球最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极为领先的智能网联技术,以及充满活力的研发环境。

对于一个拥有87年历史的全球车企来说,挥刀改革的阵痛在历史上并不止这一次,真正影响今后的是变革的方向和决心。

崔东树表示,丰田现阶段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时间上“肯定不算晚。”

“因为毕竟从全球来讲,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的车企都没有做好电动化准备,所以,相对于国际跨国车企来说,丰田走得是比较早的,并不晚。特斯拉在上海布局,增强了产业链优势,我认为,丰田也是看重上海产电优势而去发展的。”崔东树表示。

从2018年在上海独资设立超级工厂开始,在短短几年内,特斯拉实现了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95%以上,在创造了10万多个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动了上游数百家新能源汽车供应商的成长。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 特斯拉

围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涵盖电池、汽车芯片、汽车驱动系统、汽车内饰、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

特斯拉的入华只是中国新能源发展大潮中的其中一个增量。百花齐放、技术日新月异的局面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产业链的优势和高精尖人才聚集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选择在上海、在长三角建设研发中心和工厂,他们也开始将中国的成功方法论传递到世界。

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这些优势,而丰田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

此外,不论是囿于盈利压力的新势力还是处于变革期的传统车企,电动化进程中的阵痛和机遇总是一体两面的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丰田“赶晚集”,不如说它正以自己的方式加入这场新能源汽车的变革。

欢迎进取的“客人”

2018年,中国宣布逐步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计划。

在这之后,特斯拉独资在上海建设上海工厂、大众中国对大众安徽持股比例提升至75%、宝马集团也增资持有了华晨宝马75%的股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中国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是吸引跨国车企投资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一再重申,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特斯拉、大众、丰田等车企的投资,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的包容度之高。”付于武表示。

此外,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付于武认为,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吸引力且开放包容的市场中投资,是这些跨国车企战略智慧的体现。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内销约2500万辆,出口约600万辆,总规模将达到3100万辆。早在2000年,我就在美国·中国论坛上表示,‘可以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如今,这一观点仍然成立。”付于武表示。

在逆全球化趋势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影响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依旧在和“进取的客人”双向奔赴,共同推进着行业的进步。

“尽管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声音,但汽车产业的发展依然遵循全球化路径,”付于武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无疑是全球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增长极,充满了活力和无限可能。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员,我们应该对自身市场充满信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