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专业这个词最早诞生于网络,不少学生拿着高分辛苦考入了名校,才发现自己好像被耍了。他们这个专业学习难度很大,年年期末胜似高考,但是一提到就业前景的时候,老师和院长的又是讳莫如深,前景不明朗,薪资水平又相对较低,而这些专业以生化环材这四大专业为代表,可是这些专业真的是一无是处嘛?
有人发现被网络上吹捧的如此厉害的哈工大在专业分配上似乎分配不均地将一众冷门专业分配给了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学生。
哈工大被吐槽“雨露不均”,把天坑全甩给农村孩子?真相如此吗?
家住在农村的孩子除了教育资源方面面临着我们都知晓的困境之外,其实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极大的硬伤。孩子分数考的高了,就更倾向于选择名校而不是名专业,这就导致一看到名校有低分专业,义无反顾地报考并考上。
而最近引发吐槽的正是哈工大的两种特殊的专业类型。第一种是位于校本部的工科试验班,它包括航空与自动化,计算机与电子通信院士特色班,未来技术拔尖班等项目,招生人数有两人到 15 人不等。
这四大实验班在校本部的名气很高,也是人尽皆知的精英班级,他们所学的专业都是哈工大的招牌专业,将来就业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另一面在校本部还有一些中外合办专业,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和化学。同样是理工科,有一些孩子想着这是基础学科,以后找工作肯定也不费劲。
但就忽略了括号里面的中外合作办学,考上发现学费怎么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更贵,而且学到的东西似乎也没有精英班那么有价值。另外还有一种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或者是民族班,这种就显然带着地方扶持的意思了,这些实验班的分数要远远低于精英班。
能考上去的标准很严格,城市学生没有办法享受这个福利待遇,反而让农村学生以为捡了个便宜,但是真正考上去大家才发现这并不是捡便宜。这些专业,看着名字起得高大上,加上了智慧、智能等头衔,但实际上就是把冷门专业换了个名,重新包装推给农村孩子而已。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没有高校应该为学子误选的专业负责
以笔者个人经验来讲,其实985高校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纯粹的服务业,综合类大学同样有冷热门专业之分,师资力量不可能均匀分配到每个专业,有一些冷门的专业和高校用来赚钱的专业必然存在。
他们在选拔方式上也往往有一些所谓的小巧思,比如此前有人吐槽上海的一所985高校利用超短裙招生方式,就是把冷门专业放到低分栏当中,就像女孩子穿的短裙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去看个清楚。
吸引了大量不知情的考生报考之后又后悔。但这其中是否也有考生和家长做功课做的不到位的责任呢?不要指望着别人会全心全意地为自家孩子角度着想,如果自己不去查清楚这些专业的区别,看清楚冷门专业的层层面纱,那么很容易就被坑到。
俗话说高考的每一个流程都在筛选人,那么笔者认为报志愿其实也是在筛选一个人的信息搜集能力。搜集不到完整的信息,被坑了,蒙蔽了双眼,那确实没有办法。
真正的学霸其实应该很早就收集这些信息,并且提前就确定好了自己的方向,不会为了低分而动心,农村考生也不应该以自己低分为借口,所以不应当进入了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专业,因为农村考生也不一定就非要低分,也可以高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总之还是实力和眼界的问题。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