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南京某外企高管晒出女儿留学费用。说自己辛苦挣的钱,省吃俭用,都给女儿留学,希望回国,能挣百万的年薪工作。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显示,这是一张留学缴费转账截图。
根据支付宝的后台支付信息显示,总计12万多元,折合27000多澳元,另外,还需要支付300元服务费。
-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各抒己见。
有网友评论,一个朋友孩子,国外留学回来。现在单位做编外人员,月收入5000左右。
有网友认为,土澳的学历还比不过国内211。
有网友直言,才10几万有啥可说的啊,我孩子还不是留学生呢,一年得50万。
有网友分析,一般选择留学的有四种人,一种是国内高考压力太大实在卷不动,又有比较高的目标的,选择国际排名比国内高的学校。这种情况毕业了选择就业,可能比国内同档次学校毕业的还难。二是骨子里崇洋,就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的。三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国际名校给奖学金挖的。四是富二代三代上学不努力去国外混学历的。
有网友爆料,我们单位一个在美国洛杉矶留的学,不耽误他现在一个月3000多的工资。
有网友表示,澳洲留学性价比很高了,自己再打一点工基本就和国内大学开销差不多了。
有网友坦言,同情他女儿,任何投资都该知道有风险,可这个投资,回报压力全在女儿身上了,亚历山大,难,难。
- 面对林林总总的留学状况,有人会问,留学是不是一场大型庞氏骗局?
你或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怀揣着梦想和家庭的期望,远赴重洋求学,几年后归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成为想象中的“海归精英”,反而陷入就业困境,甚至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这样的故事,在当下这个留学热潮中,并不罕见。
据报道,每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为100万人,其中美国占30%,英国占15%,澳洲占10%,加拿大占6%,韩国占5%,其他地区占4%。
多年以来,中国留学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但近三年,来自中国的学生总数有所减少,主要是本科生的减少。而自2020/2021学年以来,在美国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2023/2024学年的总人数约为当时的两倍。
留学市场为何能够年复一年地维持下去?原因就在于,总有新的一批学生,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许,加入到这场看似光鲜亮丽的留学大军中,成为下一个“接盘侠”。
富人家庭往往将其视为一种高端消费,就像购买一件奢侈品一样,不在乎其实际价值,只在乎那份独特的体验和身份的象征。
随着国内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开始参与到留学的大潮中来,特别是某些企业的一些高管,把这个当作自己身价飞跃的标志。
但是,让人悲催的是,很多人根本水土不服,很多家长只能咬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对外装着一副很开心很自豪的姿态。而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回国后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留学经历并没有成为他们求职的加分项,反而因过高的期望值而屡屡碰壁。
其实,留学的真相,就是为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留学往往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将自己家庭拉回贫困线。他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
- 那留学,到底是不是一场骗局?
很显然,留学本身并不是一场骗局。但如果盲目跟风、期望过高,将留学视为改变命运的捷径或获取利益的工具,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失望而归。
事实上,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从留学中获得好处和成长。他们具备强烈的自我驱动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异国他乡迅速融入并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大部分人则只是换了一个环境而已,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和提升。
留学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赢家,而大部分人则只能成为输家和旁观者。
总之,除非是公费留学,自费留学就是有钱人的一次日常消费。普通人想攀上这个高枝,无异于就是空中楼阁,海底捞月。当然,也可以满足有些家长的虚荣心作祟,他们太渴望将自己脸上贴金。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