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剑桥大学放榜,作为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Top 3,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 5的世界知名学府,其录取情况广受关注。截至目前统计,成都共有6名学生收到剑桥大学offer,分别来自树德中学国际部、石室中学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中心、成都七中国际部、实外国际部、青苗学校,以及嘉祥锦江普高。
成都学子今年的表现格外亮眼。
此前,成都已有5名学生收到牛津大学offer,其中,天府中学融合创新高中部拿下2封,金苹果锦城一中1封,树德中学国际部1封,成都狄邦肯思学校1封(申请者暴涨14%!牛津放榜,成都5名学生收到offer)。
与牛津大学的录取情况比较相似的是,在剑桥大学的中国学生录取当中,理工科占比显著,工程、自然科学、数学等理工科专业占比最多。
嘉祥锦江的Eva 同学收到的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无条件录取,预计将于今年10月入读自然科学(物理方向)。
比较特别的是,Eva 来自嘉祥锦江普高。在高二学业繁重之时,她毅然决定走“普高+ A Level 国际课程”双轨并行的学习之路。
为何申请剑桥大学呢?Eva表示,对剑桥的憧憬始于她很小的时候。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霍金、麦克斯韦等杰出校友,都让她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而选择自然科学(物理方向)这个专业,则是因为对物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渴望在剑桥大学这样的学术殿堂中深入钻研。
她回忆自己的笔试面试过程,面试时虽出现小失误,但教授十分随和,耐心引导她完成正确解答,令她印象深刻。
谈及面试准备,Eva直言在正式面试前两个月一定要多做模拟练习。比如,可以与身边申请同专业的同学进行模拟面试,通过“你提问我回答”的方式,来养成边思考边阐述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边思考边表达的能力,还能更好地适应剑桥面试的考察形式。
作为普高学生,Eva的升学选择曾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完成国内课程,又要备战国际考试与竞赛。她坦言,自己从高二开始明确重心转向国际申请,作为竞赛班学生,凭借初中提前学习高中数理化的基础,大幅压缩课内复习时间。而对于普高家庭如何平衡“双轨制”,Eva说:“经济基础与父母的支持态度缺一不可。只要肯努力,国际赛道对中上游学生同样开放。”
Eva 还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秘籍:“我的作息与普通学生无异,但会通过碎片化时间管理提升效率,比如,会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以避免学习疲劳,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等。”
成都青苗学校的薛书遥是被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录取的。这个专业的选择,与薛书遥在数学学科的优势有密切关系。
2024年1月,薛书遥在2024年英国数学奥林匹克(BMO)竞赛中成功晋级第二轮,这一成绩令人瞩目。BMO是英国数学基金会组织(UKMT)旗下针对高年级中学生难度最高的竞赛活动,每年仅邀请近1000位拥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参赛,竞赛分为BMO1与BMO2两轮,晋级BMO2的学生仅为前100名,其含金量极高,被誉为进入牛剑G5高校的“金钥匙”。而薛书遥不仅成功晋级,还收到了英国数学奥林匹克(BMO)夏令营的邀请函。
薛书遥同学
薛书遥的数学实力并非一蹴而就,她的成功秘诀便是“练题”。在准备BMO竞赛期间,她每天坚持花费30分钟练题,将题库试卷打印出来,日复一日地积累。
这样做的目的,薛书遥说,是为了练习数感,积累经验,掌握解题技巧。比如一道题,她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试错,在尝试的过程中,能知道对于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法,不同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除了勤奋练习,薛书遥还早早为升学做好了全面准备。一是注重课堂学习,夯实数学知识储备,打好“硬件基础”;二是积极参加竞赛,拿好“敲门砖”,用成绩为自己的升学之路增添筹码;此外,丰富的课外活动经验在薛书瑶看来也是打动大学招生官的“利器”。目前,她担任着学生会服务部的部长,在青苗组织了多次校园活动,包括感恩节饼干烘焙、高中部“夺宝”活动等等……她也在校外参加多种志愿服务活动。
纵观今年牛津和剑桥在中国的录取来看,从已经统计出的录取专业分布来看,成都龙泉驿区青苗学校中学部执行校长王琪欣表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牛剑录取的中国学生中理工科占比显著,化学、物理、工程、自然科学、数学等理工科专业成为热门选择。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学生在理工科领域具备传统优势,而在文科方面,与英国本土及西方学生竞争时存在一定差距。相比之下,经济、心理学、土地经济,PPE等热门人文社科类专业录取难度较大。
在录取考核环节,从笔试与面试中也发现一些规律。王琪欣发现,有笔试的科目,中国学生被录取的概率更高。比如,以工程、自然科学、数学等专业为例,录取学生往往在笔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学生在思维表达方面与英国本土学生的差距。比如今年该校被剑桥大学录取到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其笔试分数相当突出。
而在课程体系方面,牛剑更青睐A-Level课程体系的学生,其次是IB课程学生。A-Level课程与英国高校对接紧密,且强调理工科,契合中国理工科学生的优势。虽然牛剑对IB课程认可度也很高,但由于学习IB课程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从最终录取比例上也有所体现。当然,牛剑的录取不仅限以上两种国际课程,只要学生个体足够优秀,其他课程也有机会被录取。
王琪欣表示,牛剑的录取标准历经百年,保持稳定,为学生和家长明确了准备方向。学生自身需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天赋,尤其是理工科擅长的学生,更要重视笔试。此外,牛剑十分看重学生的“可教性”,即能够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具备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