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此地CyPARK”骑行友好商业公园,第一感觉就是“开阔”。围合式的半开放空间,是商业公共空间,也将公园属性拉满。“这是成都首个以骑行为主题的商业公共空间。”成都高新领开商业总经理、此地CyPARK创始人杨睿介绍,开业半年来,已吸引客流量超300万人次。

在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服务平台,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还给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490.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019.6亿元。目前累计培育上市龙头企业11家,近年来还新引进抖音、美团、百度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

一边是不断涌动的消费热潮,一边是接连落地的头部企业。成都,如何扩内需、促消费,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2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了成都高新区,实地探访四川成都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能的举措成效。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服务平台

用社群运营解题非标商业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当Z世代进入消费市场,范围更广、更不被定义的非标准化商业体(简称“非标商业”)开始争夺年轻人的消费关注。在成都,近年来非标商业接连涌现。2024年6月,成都首个以骑行为主题的新概念商业公园“此地CyPARK”落地大源,这也是首个以数字化和社群运营为导向的商业公园。


▲此地CyPARK

“我们依托高新文化中心的大剧院、图书馆等,接驳8.6公里的城市骑行道,创造了一个文化和商业高度融合的商业公园。”杨睿介绍,公园突破过去以室内为主的内向型商业空间,打造了更为松弛、开放的消费场景。目前,已经吸引时尚零售、社交餐饮、运动户外、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多元业态的15余家品牌首店、20余家社群旗舰店落地。


▲此地CyPARK

与传统商业相比,以“此地CyPARK”为代表的非标商业如何通过内容创新和个性化服务,重新激活消费者的兴趣?

杨睿提到,与传统商业以品类进行内容组织和呈现不同的是,“此地CyPARK”更聚焦垂类的运动社群、强调生活方式的客群,以及对小众时尚、文化艺术有明确需求的客群,围绕这些群体进行服务,“形成一个以人连接为核心的商业生态”。

“成都是在垂类运动中非常活跃的城市,其骑行爱好者数量在全国都居于前列。”杨睿提到,在此基础上,公园在围合式的半开放空间中,每层都设置了自行车推车坡道、电梯和停车点,打造出空中骑行环廊,骑行者可以骑行通过任意楼层,丰富了骑行体验感和空间趣味性。


▲此地CyPARK

另一方面,社群运营还是“此地CyPARK”发展的关键词,成为连接商业与客群的重要纽带。

“与过去传统商业平台广泛推广、吸引流量和服务促销来做转换的运营逻辑不同,我们选择与入驻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内容,通过内容生产和社群活动更高频地连接目标客户。”杨睿说,一组数据是,开业至今公园已经开展包含骑行、户外、文化、艺术等超200场次的社群活动;总客流量超300万人次,日均在1.5万-2万人次之间,销售坪效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

在这里,可以看到成都对年轻人喜好的鲜活表达,也可以看到这座城市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双向奔赴”,消费活力由此升腾。“接下来,我们还将聚焦宠物赛道,引入一系列商业品牌,打造宠物社交的公共空间。”杨睿说。

聚焦数字经济赛道

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服务体系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春节档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刷新了春节档电影票房纪录,还成为2025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电影中太乙真人的“川普”、建筑上的古蜀纹饰、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造型的结界兽,《哪吒之魔童闹海》充满了浓郁的四川元素,其背后的制作团队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正是成立于成都高新区。


▲《哪吒之魔童闹海》手稿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到《流浪地球》《悟空传》《大鱼海棠》,近年来,“成都造”系列电影频频出圈,深度挖掘了电影市场中的新型消费潜力。这背后离不开成都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积极举措。

“成都高新区聚焦人工智能、数字文创、高端软件三大产业方向,在10个细分赛道、31个产业链环节进行发力。2024年,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490.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019.6亿元,目前累计培育上市龙头企业11家。”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除了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墨境天合成都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外,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还新引进抖音、美团、百度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打造了更加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产品。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服务平台

成都对企业的培育还不仅如此。“为加强载体、金融、人才等要素供给,我们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数字经济独角兽新摇篮。”该负责人提到,同时,成都高新区还综合运用贴息、基金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存在发展的难点痛点。”成都高新区财政国资局产业资本处工作人员伍宇星介绍道,成都高新区聚集了大量的创新企业,前期投入大,对资金的需求也大,“去年,我们借鉴了深圳等地区的先进经验,重构了我们的基金管理体系,形成一个‘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资本支持服务体系,覆盖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企业从小到大、乃至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

她提到了一组数据——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拥有150只基金,规模超3200亿,赋能超200个本土企业,投资金额超300亿元,“这对成都本土企业释放发展潜力、科技成果转化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编辑 成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