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距离重庆西站8公里外,动车正缓缓驶入重庆车辆段重庆西动车运用车间。春节假期结束后,铁路仍将维持客流高峰。

送春运大潮下的乘客们平安到达后,地勤机械师们将对动车进行“保养”,向阳和他的小伙伴们,要完成一项重要的检修作业,就是给动车组“喂砂”。


平均年龄26岁 繁忙中守护动车安全

迎接动车入库检修的向阳,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车辆段重庆西动车运用车间检修三班工长。近期,受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雨雪降温天气。

“春运期间,每晚的检修任务从平时的30组左右增加至40多组,而降雪降温等恶劣天气的出现,给地勤机械师们带来了双重压力。”向阳介绍,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每天检修的车第二天都是要上线载客运行,这一天修的车可能就有成千上万名旅客乘坐。

在夜班检修任务中,每个工序都与旅客的安全息息相关。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团队,守护着动车安全。

“寒潮天气来袭,有一项检修作业至关重要,就是给动车组‘喂砂’,我们有专门的‘喂砂’小组。”向阳说,汽车在雨雪天气行驶时,车轮容易打滑,动车组列车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为确保动车组在雨雪天气中能安全平稳运行,撒砂成为了一项关键手段。寒潮天气下,地勤机械师们每天都会给列车砂箱内加注石英砂,对于动车这样的“大块头”,遇到雨雪冰冻天气时,在车轮前端的钢轨轨面撒砂,会有效增强摩擦力,防止动车组打滑,实现硬币不倒、水杯不洒的稳定状态。

向阳介绍,动车“吃”的石英砂可不是普通的砂子,每一粒砂子的直径都必须控制在2至3毫米之间,同时尘土的占比不得超过5%,在规定的规格范围内,砂子的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以确保其具有更强的粘着力和更好的使用效果。


当天完成26组动车“喂砂”作业

28岁的地勤机械师马勤杰是“喂砂”小组的成员。“给动车组‘喂砂’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先要进行检查,再运砂、装砂,最后还要做喷砂试验。”马勤杰说,只见他手持摄像手电筒,一会儿登上去,一会儿跳下来,身影在闪烁的灯光下忽明忽暗,并不时用手触摸检查撒砂装置的状态。

在地沟里检查到头车撒砂系统时,马勤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砂箱的砂量低于中刻度线。很快,马勤杰开着加砂小车从400米外的材料室把500多斤的砂子运送到动车旁,从领料到补进砂箱,要在45分钟内完成,否则将影响下一个检修作业的环节,马勤杰不敢有丝毫松懈。

此时,外面的风吹了进来,寒气袭人。“‘喂砂’这项工作,眼力、手力、脚力都要跟上才行。”马勤杰边往砂箱加注砂子边说,天气越冷,任务越重,责任越大。一组车有4节车厢要“喂砂”,当天夜里,马勤杰和同事完成了26组动车“喂砂”作业。

刚刚接触这项工作时,马勤杰在从事动车组二级修作业,为了把动车组“喂”好,他利用休息时间,穿梭在动车车底,模拟加砂、砂子称重等工作,反复练习。

“把砂子‘喂’进去了,工作还没有结束,还要让砂子出得来,需要做动车组撒砂系统喷砂试验,使用电子秤称重砂量,喷出的砂量达到300克以上才符合标准,在试验结束后还要检查撒砂喷嘴,确保无异物堵塞。”马勤杰说。

“动车组撒砂系统的作用很大,它能让制动距离缩短20%以上。”向阳说,这缩短的制动距离,在紧急情况下,可是保障高速行驶的动车组列车稳稳刹停的关键。

整个晚上,马勤杰和同事们在繁忙的夜班中紧张应对,对讲机此起彼伏的呼叫让他们几乎一刻都不能停歇。

2月5日清晨6点,暗夜还未褪去,休整好的动车组陆续从存车场驶出,开始新一天的征程。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通讯员 李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