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2月6日,2025年重庆市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伟表示,2024年,重庆市深入推进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区域创新效能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预计2.6%、提高0.12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69820家、增长19.3%,高新技术企业8837家、增长15.98%,研发人员预计25万人、增长4.1%。
下一步,重庆将深化“416”科技创新布局,聚焦无人机、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构建“新科技 + 新产业 + 新生态”体系,提升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为此,重庆将从三方面发力。
突出科技攻“尖”。迭代升级“416”科技创新布局,提质发展金凤实验室,挂牌建设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布局建设一批新领域新方向重大科创平台,夯实科技攻关的核心力量。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引领计划、颠覆性技术突破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在人工智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新领域新赛道塑造竞争新优势。
加快产业向“新”。深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突破1万家、7.5万家、20家。深入实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行动,加快推广“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明月湖生态模式,着力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强化科技金融支撑,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团队1000个以上。加快实施AI+科技创新行动,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积极培育未来医学、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
促进生态更“优”。制定实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以“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体系”标志性改革为统领,带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以此来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让创新无限、创业无忧、创造无碍。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引育用服”人才体系,深化实施各类人才专项,加速汇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化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拓展国内重点区域科技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庆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集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记者 王娅萍/文 张世林/图 审核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