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
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春节假期最新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
春节申遗添喜庆,文旅融合年味浓
各地深挖春节“非遗”文化内涵,策划举办庙会、醒狮、英歌舞、龙舞、板凳花灯龙等年俗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春节期间文艺演出丰富多彩,戏曲、曲艺等传统节目备受欢迎。博物馆过大年成为热门选择,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客流保持高位,打卡特色展览成为民众过年的新风尚。
年夜饭后,全家上街看花灯;回到家乡,老街古巷年味浓;亲戚相会,相约在景区……“新年俗”点缀,春节更加有滋有味。
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人面”“市面”皆红火。
在江苏苏州,江南才子唐寅的故居化身“全国年味大观园”。作为全国“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活动主会场,苏州推出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汇聚了全国18个省(区、市)超2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
来自北京的游客霍建峰换上汉服,语带兴奋:“看到这么多非遗,我对春节的理解更深了。”
据文化和旅游部初步统计,至2月12日,全国各地将在古城内举办400多场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活动。非遗,让年味更加浓郁、也让旅游更有内涵。
人潮涌动活力足,旅游消费开门红
春节假期冰雪旅游持续火热,亚布力、阿勒泰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人气高涨,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冰雪项目为南方冬季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据统计,从除夕到初七,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共接待游客超61万人次。本届冰雪大世界已运营46天,累计接待游客数量突破26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5%。
携程数据也显示,北上看雪是南方游客“心头好”。哈尔滨、长春、北京、沈阳等成为冰雪游热门城市,客源主要来自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地。
冰雪的玩法,如今越来越多。节前,文化和旅游部同有关部门联合推出了10条冰雪旅游路线。从极光、雪景,到温泉、冬捕,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就能邂逅不同“冰雪奇缘”。
夜间文旅消费亮点频现,山西“平遥盛景”灯光秀、安徽黄山“鱼灯”夜景、江苏周庄“江南绮丽”夜间游船、四川自贡“彩灯大世界”等夜间文旅项目活力十足。
产品供给焕新意,服务质量再提升
消费场景推陈出新,陕西西安《夜谭·白鹿原》山谷光影秀呈现震撼视听效果,湖南浏阳“烟火浏宿中国年”活动将多媒体与烟花表演相互融合。新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宇树科技机器人春晚后亮相浙江乌镇,多地举办AI主题科技庙会,多个景区实现AI导览、拥堵预警等功能,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一些地区开放具备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缓解假日停车压力,在重点景区、交通枢纽设置志愿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赠送新年礼物,贴心暖心服务广受游客好评。
全家共出游,团圆花样多
在湖北宜昌,携家带口的市民为2025年宜昌市新春灯会增添满满人气。截至2月3日,当地累计入园34.2万人次,有效拉动园区及周边商圈消费3000万元。假期中,阖家出游、体验有文化底蕴的游玩项目成为主流。飞猪数据显示,含民俗表演内容的旅游消费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6%,其中亲友出行的订单量占比过半。
忙碌一整年,度假放松也成为人们过年的好选择。在飞猪平台上,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无锡拈花湾等热门景点的酒店订单量同比均翻倍增长。
从在家围炉而坐到出门赏景游玩,团圆的方式不止一种,这或许就是旅游之于春节的意义。
老外来过年,世界爱春节
入境旅游市场稳步走高,过境免签、支付便利化等利好政策和“欢乐春节”系列活动效果叠加,进一步增强入境旅游吸引力。新春灯会、非遗展示、戏曲演出等成为外国游客体验中国春节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正月初一早8点,上海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准时敲响。晨雾中,来自法国的多姆宁·戈里耶和他的朋友们站在和平饭店门口合影留念。他们特意选择在这个时刻,记录下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的上海晨光。春节申遗成功,让世界更想了解中国。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春节,正是体验中国文化的绝佳时机。
携程平台上,今年春节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长线入境游同比增长120%。在其海外平台,“灯会”“庙会”“戏剧”等非遗相关项目门票同比增长近7.5倍。从春节出发,世界各国人民深度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庆共享中国人的幸福时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巳巳如意”的祝福声中,我们享受着旅游过年的美好,走向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编辑:周梦真
资料:新华视点 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