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人员所需要的不仅是单一的物质帮扶,也需要多重资源提供、多种服务叠加的综合救助。徐汇区民政局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拓展,连续五年开展“徐汇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拓展项目”。
自2020年至今,徐汇的社区救助顾问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分析、个案管理及群体活动,为特困人员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数据显示,辖区内22.7%的分散供养人员为70岁及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76.3%为60至70岁的独居老人。今年,徐汇区将打造覆盖全区的特困人员数据库,聚焦特困人员健康生活中的实际困境,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形成特困人员救助服务新路径打下基础。
徐汇区动员“区级—街镇—社区”三级救助顾问力量,结合专业社区救助顾问,通过召开11次街镇需求对接会,全面掌握全区262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55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现状。顾问团队采用“铁脚板+大数据”的服务模式,运用家庭访视评估表和健康状态评估表等工具,对特困人员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精准掌握分散供养人员在生活物资、陪医配药、助餐服务等六大方面的需求,为每人建立健康档案,为后续专业化救助服务奠定基础。
根据特困人员的实际需求,结合时令、季节、重要节日等特点,救助顾问随“时”而动,为服务对象提供陪伴式关怀。独居在外区的李叔叔因缺少冬季防寒物资,救助顾问通过电话访视了解情况后,及时送上加厚棉袜、毛巾、燕麦、奶粉等“暖心包裹”。收到物资的李叔叔感慨地说:“我没有家人,你们总像家人一样关心我!”
患有高血压的吴叔叔因血压不稳常需外出测量,救助顾问在评估需求后,为其送来血压仪,方便其在家测量健康状况。顾问还叮嘱吴叔叔注意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切实保障特困对象的生活安全。
特困人员的生活需求复杂多样,徐汇区通过“分层服务”和“分类救助”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根据人员类别分层服务。对集中供养人员实施“暖心包裹计划”,定期送去关怀物资,并实地探访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分散供养人员,则依据健康档案评估结果,结合社区救助顾问的建议,筛选健康生活需求突出的重点个案,实施个性化管理。
另一方面,救助服务实现分类化。救助顾问为特困人员提供情感支持、社会融入、健康讲座、陪医配药等服务,逐步形成“银龄计划”等品牌项目。通过分层分类的工作方法,徐汇区初步构建了以服务救助、心理救助、能力救助为主,兼顾物资救助的综合帮扶路径。
“谢谢你帮我订了《上海老年报》,在家也能看看报纸了!”独居的林阿姨因健康原因无法经常出门,平日仅靠听收音机或借邻居的报纸消磨时间。救助顾问在入户探访时发现其日常生活单调,决定通过文化救助改善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像林阿姨这样的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入与全面发展,救助顾问创新性引入文化救助,通过资源链接实现文化帮扶。在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的支持下,为辖区内21户特困人员链接《上海老年报》刊物资源,帮助丰富其精神世界,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归属感。
据悉,徐汇民政将精准聚焦特困人员在健康生活方面的陪伴就诊、日常配药代办等急难需求,打造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畅通志愿者与服务需求匹配流程,搭建风险预警与志愿服务反馈机制,开展专业特困救助服务,进一步增强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