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目标、明任务、
理思路、谋创新
春节大假后第一个工作日,
成都各区(市)县
便纷纷召开“新年第一会”,
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开门红”、
“立园满园”等相关工作,
以最饱满的热情,
为加快发展凝心聚力。
新春第一会,锦江连放两个“大招”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5日是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锦江区召开深化“立园满园”行动促进首发经济和高成长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
活动现场,正式宣布筹备成立锦江区首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锦江区高成长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首发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锦江区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领跑计划(春熙行动)》和《锦江区高成长企业引育赋能助跑“白鹭计划”(2025-2027)》。
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熙行动”重磅发布
为深入落实各级关于发展首发经济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锦江区聚焦首发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发布《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领跑计划(春熙行动)》。坚持以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为导向,以“春熙行动”为抓手,从聚集优质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打造首发品牌矩阵、构建首发经济产业生态、丰富首发经济场景、载体支撑、要素保障和聚集专业服务、强化宣传营销、优化营商环境等10个方面,细化了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2025年将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引育总部型和平台生态型企业各10家以上,促进创新成果转化10个以上,举办“首发春熙”全球新品首发季等活动30场以上,推动首发经济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0亿元以上。
“八大举措”助力首发经济蓬勃发展。为确保“春熙行动”有效实施,加快构建具有锦江特色的首发经济产业生态圈和服务生态圈,锦江区坚持产业所需、企业所盼,精心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举措。从打造高能级首发经济产业园区、发展首发经济产业集群,到拓展首发经济示范应用、探索制定首发经济标准、做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等8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这些政策举措涵盖金融服务、场景应用、载体支撑和人才服务等多个领域,切实保障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配套,充分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
筹备成立全国首个首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在机构设置方面,锦江区挂牌成立全国首个首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整合发展改革、金融服务、商务商贸、投资促进、产业园区、属地街道等多方面工作力量,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围绕首发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从孵化培育、项目促进,到行业交流、政策咨询、运行监测的全链条伴随式服务。在人员配备上,打造一支既懂产业又懂服务的专业队伍,确保为首发企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支持。在办公场所选择上,充分考虑贴近企业、便于服务的原则,扎根首发经济发展一线,根据产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布局,更好地服务企业。
率先成立首发经济研究院。锦江区联合四川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首发经济研究院,研究院整合多所高校的学术资源和各行业实践经验,打造成为全国首发经济产业研究的高端智库。通过研究首发经济产业方向、行业趋势、消费规律等前沿课题,发布首发经济指数、编印白皮书、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抢占首发经济理论研究的高地,为消费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立园满园”新举措
《白鹭计划》新鲜出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以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立园满园”行动工作部署,锦江区紧盯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持续在引育高成长企业上加压奋进。2024年,锦江区发布千亿基金矩阵,加快1000万平方米园区载体建设,推动10万名科创人才进园区,落地了全国首个鸿蒙生态产业园、全省首个边缘智能实验室和类脑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全市前列,创新引领动能不断增强。此次正式发布的《白鹭计划》进一步鲜明: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培育工程、现代服务业培育工程、工业智造培育工程,大力引育“有根企业”和“镇园之宝”。2025年招引高质量高成长企业80家以上。到2027年,持续壮大高成长企业培育库,新引育高成长企业250家以上;新增营业收入千万元级高成长企业150家以上。
筹备成立四川首个高成长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机构设置方面,整合设立锦江区高成长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高成长企业发展服务、招引培育、人才引进的辅助性、事务性工作,开展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围绕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拟设企业发展部、投资促进部、要素保障部、人才服务部等内设机构。在人员配备方面,配备事业编制干部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拟公开聘用一批专业人员,参照产业园区员额模式管理,专项用于区高成长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引进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在办公场所方面,扎根园区高成长企业服务一线,筹备组从2月6日起在人工智能企业聚集的新华之星AI大厦开始运转,下一步机构正式成立后,结合四川成都锦江经济开发区各片区高成长企业聚集情况,适时搬迁至高成长企业聚集度高的片区办公。
“一个培育库”增强高成长企业“归属感”。按照“不看税收看业态、不看盈利看潜力、不看资历看团队”新思维,参照高成长企业有关认定标准,综合考察企业创新能力、市场份额、企业管理层背景、人才团队、融资质量、发展潜力等能力,纳入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高成长、大市场的企业,建立“白鹭计划”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更新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市场发展、股权融资”等数据信息,为政策修订、平台搭建、银行信贷、基金投资等企业服务提供数据参考。据悉,200余家重点企业已试点入库,首批“领航企业”正蓄势待发。
“十项支持”为高成长企业发展“赋能助跑”。围绕高成长企业全要素矩阵式需求,提供十项支持。一是支持项目揭榜挂帅入园,对揭榜主体不设限制,每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落地转化支持,特别优质项目“一事一议”。二是支持企业关键技术攻关,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助力企业提升创新力,每年遴选发布优质区级科技项目10个以上。三是支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组建技术经纪人队伍,定期开展校院企地合作活动,推动技术需求供给双向奔赴。四是支持企业遇才留才聚智,鼓励企业引育专技人才、管理人才,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教育、职称评审等专项服务。五是支持企业科技产品推广,每年遴选发布“科技企业之星TOP10”“创新爆品TOP10”等榜单,支持榜单企业产品在春熙路首发首秀。六是支持企业应用场景建设,在春熙路商圈等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标杆性场景。七是支持企业银行贷款贴息,将高成长企业纳入“锦易贷”白名单企业库,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八是支持区级基金投早投小,设立10亿元规模锦江产业投资母基金,组建天使基金和种子基金,切实加大高成长初创企业投资力度。九是支持企业易用要素配套,围绕企业传统要素、新兴要素需求,由专人负责协调保障。十是支持企业易用政策工具,定期修订政策“工具箱”、完善“锦彩企成”小程序功能,不断提升政策资金免申即享、易申快享便捷度。
“五大机制”为高成长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调度全区行政资源,建立“五大机制”确保服务高成长企业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保障有关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建立走访服务机制,每季度收集企业经营过程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需求并对高成长企业培育库进行及时更新。三是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定期将高成长企业反馈需求凝练成需求任务清单,组织有关单位及时开展对接服务。四是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依托大数据信息防范企业经营异常风险,及时帮助企业化解经营异常风险。五是建立督导问效机制,定期通报企业服务情况,及时查找问题不足,按季度形成工作简报,督促抓好工作落实。
礼遇创新人才,彭州送出“大礼包”
2月5日,“进企业送礼遇 ‘立园满园’新征程——彭州市《礼遇企业十条》入园入企活动”在四川彭州经济开发区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创新推出《彭州市优环境促发展礼遇企业十条措施》,以城市之名礼遇企业,为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开启“立园满园”新征程。市委书记廖暾,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时伯,市政协主席米兰佳,市委副书记陈耿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对《礼遇企业十条》的出台背景、礼遇对象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兑现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为40名受礼遇的企业代表发放了《礼遇企业十条》礼遇卡,并分别带队走访慰问了彭州“2+2”产业园区“镇园之宝”,送《礼遇企业十条》政策措施礼包进园区,面对面为企业宣传讲解《礼遇企业十条》,并为受礼遇人员发放礼遇卡。
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廖暾与企业人才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并现场对《礼遇企业十条》政策措施进行解读,鼓励大家坚定发展信心,勇于探索,在各自领域持续深耕钻研,争取更多创新性成果在彭落地见效。
廖暾指出,“立园满园”行动作为成都市委市政府促进成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要特色立园,更要企业满园。成就企业就是成就园区,礼遇企业、礼遇企业家、礼遇企业人才就是成就企业的务实举措,更是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都营商环境靓丽名片的有效表达。市委市政府将真心实意解企业“忧心”,真招实策让企业“省心”,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彭州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为深入推动“立园满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当前全力拼经济搞建设的大背景下,彭州积极响应国家、省、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号召,深入推进“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为有效解决企业反馈较多的“人才短缺,特别缺乏创新人才”共性问题,彭州重磅推出了《彭州市优环境促发展礼遇企业十条措施》,进一步践行“需求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的营商环境理念,创新地将人才评定权利赋予企业,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权,政府则全力为企业评定的人才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推动彭州在营商环境体制创新探索上实现重要进展。
《礼遇企业十条》政策措施涵盖交通出行、金融支持、政务服务、人才保障等十个方面,可归纳为“三免”和“七有”,“三免”措施致力于为礼遇人才降低交通出行成本;“七有”措施则致力于为人才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该政策措施以“政策找企业”方式执行,由市级相关部门“点对点”精准推送政策上门,通过“免申即享”的方式让企业获得政策的利好。目前,彭州正陆续为享受《礼遇企业十条》的人才发放礼遇卡,人才只需在指定服务地点出示礼遇卡即可享受相应的礼遇。
《礼遇企业十条》入园入企活动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彭州已经开启“进解优促”新阶段和“进解优促、成就企业”惠企服务新体验,踏上“特色立园、企业满园”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下一步,彭州将不断强化各类要素支撑,持续完善“需求导向-政策创新-精准服务”的营商环境闭环,持续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加快实现彭州“进位争先百强县,稳步迈进千亿城,早日成就副中心”战略部署,为成都建设创新创造之城注入彭派动能。
最高奖励1亿元、推进“立园满园”!
成都新津放大招
2月5日下午,一场名为“新津区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现场,新津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在2029年新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迈上1000亿元台阶,天府农博园农业科技成果新品种(新设备)展示转化基地突破100个,落地农业产业化项目150个,成为全国标杆、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大会为我们提振了发展信心,我们将坚定目标、精准定位,力争在今年产能提升10%,在优化技改、产品升级等各个维度持续创新。”会议现场,新津时代厂长李鹏程如是说。
推进“立园满园”
两大园区这样干
抓园区就是抓发展,抓园区就是创未来。
作为“新年第一会”,新津经开区和天府农博园两大产业园区分别就2025年“立园满园”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介绍。
在2025年“立园满园”行动计划中,新津经开区将以“园区提质增效年”为统揽,紧盯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的目标,聚力推进“六个聚力”:建圈强链、创新引领、梯度培育、智改数转、服务增效以及要素强基。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攻坚,实现拼经济、搞建设、优服务、提能级的目标。
比如,在聚力推进建圈强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新津经开区将推动健康食品“全链发展”,拟引进25家以上产业化项目,力争产业集群企业突破100家,产值突破200亿元。
在推动新能源“规模倍增”和轨道交通“拓展谱系”方面,均将引进10家以上项目,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及竣工投产。
天府农博园则围绕“立园满园”要求,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手段,重点发展生态种养、健康食品、会展博览、郊野旅游、科普教育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形态。具体包括实施项目建设、企业引育、科技转化、品牌塑造、高效运营、农博引领、企业服务在内的七大行动。
如在项目建设行动方面,今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51.4亿元。另外在实施高效运营行动方面,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以上。
这场大会释放的目标,也给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中粮生化(成都)总经理梁永红表示,新津区开展的“服务增效”攻坚行动,深入企业解决问题,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支持有力度。下一步,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发布“1+3+1”政策体系
最高1亿元奖励
会上,新津正式发布《新津区“1+3+1”政策体系》(以下简称“政策”)助力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让政策更加精准快速直达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分为1个民营经济品牌政策,3个产业专项政策和1个人才支撑政策。
其中,民营经济品牌政策重点从科技创新引领、创新主体聚集等8大领域实施政策激励,给予最高1500万元奖励。
另外,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新津区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产业专项政策。
支持先进制造业:重点从支持产业建圈强链加快“企业满园”等4大方向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
支持现代服务业:重点从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等6大方向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给予最高1500万元奖励。
支持都市现代农业:重点从支持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以及农业科技等10个方向,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效,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而在人才支撑政策方面,新津在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优秀青年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未来,新津还将健全政策制定、发布、审核、兑付和质效评估全链条机制,打造更加系统、完备、精准、实惠的政策服务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16个项目,总投资68亿元!
这批“立园满园”项目集中签约
现场还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涉及16个项目,总投资68亿元,涵盖健康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在本次集中签约的项目中,东方希望智慧养猪项目占地面积约 350 亩,将建设一个楼层式养猪场,建成达产后实现年存栏15 万头以上、年出栏育肥猪 30 万头以上。
而在新能源项目建设方面,大陆希望新能源总部基地项目将整合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丰富的产业资源,打造大陆希望新能源总部基地,涵盖创新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储能生产智造基地、新能源运营中心。
新材料产业是新津积极培育的新型产业之一,兄弟路标年产10 万吨路面标线涂料及涂料制造装备项目将为新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新津区天府新谷农博孵化园成长8年的中地油(成都)环境治理集团有限公司,此次继续加码新津,建设中地油集团总部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项目,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同时,进行昆虫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的着力点,项目落地,将为新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将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最优产业生态,政企携手、同舟共济,共赴新程。
▶ 来源 | 综合锦江发布、彭州发布、蓉城政事
开工大吉!成都发展改革“代言人”全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