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浦南地区的叶榭镇,农民们正忙碌地将一盆盆娇艳欲滴的花卉从田间地头搬运至销售基地,随后通过卡车运往上海的千家万户,为春节期间的市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今年春节,叶榭镇花卉销售整体势头喜人。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花卉产业已逐渐成为叶榭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花卉产业的带动下,井凌桥村等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翻番,成功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落后帽子。村民们也因此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
1
在叶榭镇西部,叶新公路两侧,一座占地2000多亩、总投资近25亿元的花卉产业园——上海松江长三角花卉科创产业园(云间·卉谷)正拔地而起。如今,这座现代化的花卉产业园里有花卉种植、消费体验的全产业链布局,逛上一天也逛不完。
目前,产业园的630亩现代化阳光棚已经建设完成,并吸引了80%以上的租户入驻。同时,园区中央的生产性配套功能用房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近日更是成功获得了建行上海松江支行1亿元的贷款额度,首笔5000万元资金已顺利到位。
“这些生产性配套用房涵盖人才公寓、培训、会展展示等功能,是整个园区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部分。”园区运营单位天禄园艺的总经理祝华伟表示,建行的信贷支持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底气。未来,云间·卉谷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大、品牌最全、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型花卉园区,预计2028年实现产值20亿元,2035年产值将翻一番。
作为上海市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3个市级花卉产业集聚区之一,云间·卉谷的发展备受瞩目。而对于建行上海松江支行来说,这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首次以入市的集体土地为抵押,成功实现了特定品种的贷款。建行团队多次深入园区现场考察、洽谈磋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抵押贷款方案。在松江区农委、叶榭镇党委政府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又攻克了业务流程中多个难点环节,顺利促成此次惠农贷款的落地。
“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还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叶榭镇党委书记季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依托浦南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水土条件,从2003年开始,浦南花卉基地就成为松江花卉苗木的主要集聚区。但原先浦南花卉基地产业形态呈现“小、散、乱、差”的现象,附加值低,为此叶榭镇党委政府统筹村庄规划布局调整,综合运用集体土地入市、公建配套服务等政策举措,着力将其打造成上海乃至长三角规模最大的生产服务整合型花卉贸易综合体,以更大力度辐射和带动井凌桥村及周边村落村民的就业创业和增收创收。
2
眼下,花卉基地里的井陌花开植物艺术工坊开设了专业的压花体验课程,井凌桥村等周围村的村民成为工坊里的常驻花艺师,他们的部分作品还被捐赠给了中国农影中心。在面向长三角的一站式花卉消费休闲中心里,当地农民通过庭院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井凌桥村的村民高金英前年尝试种了2000盆后,尝到了甜头,去年又在宅前屋后种植了数千盆。“我们家种植了适用性强,栽培相对简单的火焰南天竹,只要一周浇一次水,一个人就能伺候好数千盆花。”高金英说,通过村里邀请的技术人员指导,以庭院养花的形式给家里增收了上万元。
叶榭镇在探索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首先强调“局部试点”摸经验,逐步打消农民顾虑的经验:先选择更具产业优势的井凌桥村为试点,推动井凌桥村与花卉基地、市农科院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再探索“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村内3户农户试点首期特色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利用屋前宅后的空地养花;最后以“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实行市农科院统一培训、村民代种,花卉基地统一供苗、兜底销售的形式,打通花卉产业惠及村民的渠道。
“阿姨,一共是8000元,花我们带走,钱我们打给合作社,后续他们会打到您账户,记得查收啊!”历时6个月的养护,随着第一批绣球花顺利回收,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动心了。
激发农民积极性后,第二批试点着重“量体裁衣”转模式:将原来的兜底销售模式改为村民自行承担经营主体责任,明确约束机制、养护周期、收购标准、课程培训等内容,推动庭院经济从“1.0”迈向“2.0”。
高金英、姚米芳等人都参与了第二批试点。增加种植面积,提升花卉品质后,第二批相比第一批村民收入更高。“我们不再是单纯帮基地代养花卉,要承担一定风险,但也会更用心。”村民姚米芳告诉记者,通过学习科学浇水施肥,精心打理比原先养得更好,也卖出了好价格,“2000盆花一盆都没死”。
在村党总支、花卉基地以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支持下,村民们拓宽“庭院经济”的种养规模、品种,同时引入传统压花、拓印等,让“庭院经济”更为精致、更为立体。
3
“我们希望让市场指导农民如何养花,成为他们劳动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事业,进而形成品牌促发展。”季明表示,随着花卉产业的品牌效应不断溢出,云间·卉谷产业基地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融入了花卉电商、花食餐饮、花艺设计等,为更多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据介绍,这几年井凌桥村实现了从落后的经济薄弱村到中等梯队的跃升。“作为纯农业村,以前村里只能种水稻,如今有了土地租赁、房租租赁等多种收入,村集体年底有了数百万元的结余。”井凌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桂静静表示,如今村里的知名度提高了,农民也收到了更多股金分红。
以花为媒,叶榭镇正积极探索将闲置用地改造为“创客园”,以此吸引乡村创客。在创客口中,创客园被形象地称为“甜蜜的方糖”,其设计理念围绕雪白的方块展开,将原本废弃的村办小学蜕变成一块块晶亮夺目的“方糖”建筑。改造完成后,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的配套设施和功能,都焕然一新。叶榭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花卉基地的押花师被独特的田野风光所吸引,索性将市区的工艺花坊都搬了过来。
花卉产业和特色阵地的建成,不仅带动了周边商业配套的完善,还成功吸引了光大特斯联等社会资本和企业的入驻。
目前,以花卉为主题的“光隐·花隅”民宿、“花间·一隅”咖啡店以及花艺工坊等项目已经落地。这些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级带来60余万元的额外收益。同时,花卉衍生业态的蓬勃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并使全村的土地租金翻了一番。村集体用房和农户自用房的租金收入也分别增加了60余万元和5万元到6万元。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叶榭镇供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