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博主在网上称,自己带原始部落的人来国内治肩伤,顺道做了个全身体检。结果发现小丑竟是自己!60岁的大娘和他肩伤的儿子身体素质贼棒,反倒是博主自己,一查居然一身的毛病…
这不禁让很多人好奇:“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人真的更健康吗?我这个正儿八经的现代人虽然脆,但应该寿命更长吧?是……吧
先别愁,就在刚刚,多个国家的学者联合发表了一篇重磅级别的研究,指出,想要“更健康更能抗衰”,饮食模式是脱不开的要点,重返丛林不现实也不可取,但从饮食里发现点啥,取取经,这我们熟!这不,连抗衰食谱也给读者们扒出来了[1]!
大家发现没?近年来,肠道菌群,被频繁地搬上抗衰的大舞台。我们体内这个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朋友,就这样一下子走上了抗衰的康庄大道。这不还得因为它,是长寿的关键一环!
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帮助人们消化食物、调节免疫系统和代谢状态,并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而不健康的肠道微生态(如多样性降低、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往往引发多种jb,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jb甚至ai症,加速着个体的衰老进程。
图注: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多种jb
拥有“一肚子”好菌,可能是一位百岁老人长寿的密钥之一,不良的菌群丰度也可能是一个人长期亚健康的关键所在。健康和长寿的差异,往往就出不同个体的肠道菌群身上!
就在3天前,国外学者新发布了一项关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大规模研究(包含168464个公开的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样本),他们发现,人类的微生物组组成和多样性原来也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而这很可能是不同地区人们健康寿命状态大相径庭的关键[2]!
图注:不同地理区域间微生物组组成的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肠道菌群因个人和地域而异,哪些因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呢?这里面又有啥抗衰线索能挖一挖呢?
老实说,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很多,但饮食模式绝对是里面影响力最大的那个。研究者们也注意到了这点,考虑到“原始人比现代人健康多了”的趣谈,这次他们想重点看看给肠道菌群吃原始部落的食物,它们会怎么变化?
为了还原祖先们的饮食模式,研究人员以现今仍保留原始部落文化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为模板,按他们的饮食习惯设计了一套原始饮食方案(以植物为主,如豆类、红薯、大米、黄瓜和卷心菜,不含乳制品和小麦,加工食品极其有限)
图注: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左);一天的原始饮食示例(右)(早餐:红薯和黑豆泥、橘子;午餐:沙拉、罐装梨;晚餐:烤猪肉、烤菊芋、土豆沙拉;零食:杏干和杏仁)
共有30名健康的成年人接受了为期12周的原始饮食干预方案。整个实验下来,多数参与者表示,自己的便便质地变软了,排便次数也增加了。除了一些轻微的肠道症状(如胃痛、胀气等)外,饮食干预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
图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及样本收集流程
看得出,原始饮食方案让参与者的便便情况大为改善!不过这都得从它对肠道菌群整顿的功劳谈起:
NO.1 好菌多多,坏菌消失
在原始饮食的作用下,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出现了显著改变。例如,一些被认为对机体有益的肠道菌(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等)的丰度显著增加,而一些潜在促yan细菌数量减少。同时这种改变表现出高度的个体化差异。
图注:有益菌丰度增加,有害菌丰度减少
NO.2菌菌实力猛进
不止肠菌本身,通过改变不同代谢途径和酶的相对丰度,原始饮食还改善了肠道菌群的功能。如通过增加用于分解植物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的数量和比例,促进了肠道微生物群对植物纤维的利用。
图注:原始饮食改善了肠道菌群的功能
NO.3强强联合,增益肠道
原始饮食还使肠道菌群间达成了“友好合作”。某些重要的细菌家族(如Lachnospir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变得能更好地帮助其他细菌生长和发挥作用。这种“团队合作”使肠道菌群整体变得更加健康了!
图注:原始饮食期间,肠道菌群间的协同作用增强
NO.4趋好的身体大环境
在上述肠道菌群的积极改变下,血液中的代谢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有31种代谢物的水平在原始饮食后发生了改变。有益代谢物如吲哚-3-丙酸、生物素在生成,而可能与yan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的代谢物如脱氧胆酸、8-羟基鸟嘌呤在减少。
图注:31种代谢物在原始饮食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所以,原始部落真的比咱现代人“健康”!至少在饮食上是如此。
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随手抓起的包装零食,还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速冻食品,加工食品早已成当下快节奏生活的“标配”。而在这种便利背后,肠道菌群却在默默承受着代价——多样性减少,有害菌悄然滋生….不怪肠菌坦言:救救孩子,咱按原始饮食方案这样吃成吗......
众所周知,加工食品与许多慢性jb(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的风险增加有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寿命。
图注:人类进化以及由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加工食品的营销而导致的饮食模式变化,导致各种jb[3]
如上所述,原始饮食使血液代谢物指标趋向于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顺藤摸瓜,研究者发现,原始饮食还能显著改善衰老相关jb的风险标志物(血糖、血脂、血压等),有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减少yan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
图注:原始饮食显著改善了相关jb的风险标志物指标
具体来说,原始饮食使参与者的体重和BMI值(体质指数)均下降了1.4%,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
图注:原始饮食使参与者的体重和BMI值下降
对于血脂,参与者的总胆固醇下降了1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俗称“坏胆固醇”)下降了16.8%、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下降了15.2%,这些指标的下降均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图注:原始饮食改善了血脂、血糖和yan症等指标
血脂改善了,血糖也没落下,在原始饮食的帮助下,参与者空腹血糖水平(评估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下降了6.3%,胰岛素敏感性检查指数增加了2.4%,这表明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变得更好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怪不得人家健康呢,原来是吃得健康,不仅肠道菌群健康,还能身轻体健!当然啦,这不是说一定要让现代人去吃原始部落的食物,而是从中取取经:
首先尊重食材的本味很重要。原始饮食方案中没有那么多的科技狠活,我们也应当尽量选择新鲜、天然、未经加工的食材来吃,减少对加工食品的依赖。
图注:原始饮食的具体菜单(每4天轮换一次)
再如,关注营养均衡。原始饮食结构虽然简单,却实打实地涵盖了各种食物类别(比如在原始饮食提供的总能量中,约60%来自碳水化合物,15%来自蛋白质,25%来自脂肪),其实我们吃得“花”一点也有好处!
有了这觉悟,派派想,下次在吃之前或许为了肠道菌群的呼声你也会选择三思而行......
说来奇怪,时代在蓬勃发展,人们的健康寿命却并没有因此同步驶上相对“无忧”的处境,反而是各种工业化加工产品时时刻刻想要了朕的老命!面对连呼吸都像是被加工过的处境,派派只想说,调教好“人体第二脑”之肠道菌群,真的很有用!
愿大家后来比较“难杀”的原因,不是因为侥幸躲过了加工食品的荼毒,而是因为拥有了更强大的健康体魄。而这,或许可以从养一身好肠菌开始……
—— TIMEPIE ——
“我们不是必须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老”,这里是专注“长寿科技”科普的TIMEPIE,为您带来最前沿、最热门的抗衰资讯。Timepie“返老还童”大赛正式开启!将独家采用首个基于中国人数据库、专为中国人开发的DNA甲基化时钟作为评判标准,以确保结果更精准、便捷和直观。本次大赛仅需一次甲基化检测即可加入,榜单前三名将共享20w奖金。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小窗交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