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央视网,央视新闻,阿穆尔虎的生态学,东北虎豹国家公园,WildAnimal,BIGCAT。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到老虎追熊
近期,由北京师范大学领衔,携手多家科研机构及团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正式启动了一项针对冬季野生动物的专项调查。这一举措标志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其野生动物本底资源展开专项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此次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的主力军,已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虎豹种群监测与研究。他们详细记录了东北虎、东北豹这两种濒危野生动物在中国从濒临灭绝到成功回归自然的历史进程,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与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学数据与理论支持。
基于过去多年的持续监测数据,此次调查将覆盖国家公园的全部区域,旨在通过一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普查,深入了解国家公园自成立以来野生动物资源的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现状。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广阔地域内,还栖息着棕熊、亚洲黑熊等大型肉食动物。在此次调查中,监测系统意外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罕见的“虎追熊”画面,尽管只有数秒,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依然是一个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监控视频显示,一只成年东北虎尾随一只体型庞大的棕熊。以往给人以笨重迟缓印象的棕熊,在此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与敏捷,显然是在极力摆脱身后的巨大威胁。而东北虎则显得从容不迫,并未展现出全力追捕的姿态。
据本次调查的负责人冯利民教授介绍,画面中的老虎并未全力追逐棕熊,可能是因为这只老虎虽然已成年,但仍处于年轻阶段,捕猎棕熊的技巧尚未炉火纯青。
此外,科研团队通过多年采集的虎豹粪便样本进行DNA数据分析发现,像熊这样的顶级捕食者确实存在于东北虎的食谱之中,且所占比例不小。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
并不罕见
确实,尽管令人惊讶,但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广袤区域内,“虎捕食熊”的现象并非鲜见。
依据研究团队所收集的样本及野外动植物标本,专家们惊异地发现,熊在虎的食谱中所占比例竟全年维持在大约10%的水平。此外,国家公园内设置的红外相机也多次捕捉到虎追逐熊的震撼场景。
据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在的东北林区小部分区域,是虎、豹、棕熊、亚洲黑熊、狼、猞猁等多种大型食肉动物的共同栖息地,也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棕熊和亚洲黑熊两种熊科动物的宝贵之地。通常,这些大型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它们通过错峰活动来减少相遇,从而避免冲突。然而,“虎捕食豹”与“虎捕食熊”事件的频繁记录,使科研人员得以深入探究国家公园内猛兽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多重食物链。
这些发现对于人类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掌握虎豹国家公园中的生态过程及其复杂的生态关系至关重要,为未来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与依据。
类似的现象在国外也有记录。
据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太平洋沿岸的滨海边疆区锡霍特阿林自然保护区的资料,1965至1972年间共观察到17起熊与老虎的冲突事件,其中老虎获胜6次,熊获胜3次。动物学家的研究显示,老虎在捕食熊时会利用其敏捷性和突袭策略,特别是攻击熊的颈部和后脑等要害部位。
1998年,尤达科夫与尼古拉耶夫合著的《阿穆尔虎生态学》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一起老虎捕杀在地窖中冬眠的黑熊的案例。老虎趁黑熊冬眠之际发起攻击,尽管黑熊试图反抗并爬上树逃跑,但最终还是因体力耗尽而被老虎拖下树并吞噬。
在印度南部,孟加拉虎捕食懒熊的案例同样屡见不鲜。老虎常常在懒熊低头觅食时发动突袭,利用其敏捷性迅速攻击懒熊的颈部,直至其毙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案例中,老虎仅食用了熊身上富含脂肪的部分,而将大部分尸体遗弃。
棕熊体型庞大且力量惊人,成年雄性棕熊更是老虎的强大竞争对手。老虎与棕熊的遭遇战往往以双方各自撤退告终,但在特定情况下老虎也会胜出。没有万全之策,因此老虎通常表现得十分谨慎,它们更倾向于捕食体型较小的黑熊,因为黑熊的体型与老虎相近且相对容易被制服。在食物资源匮乏时,老虎会主动攻击熊,尤其是冬眠中的熊,因为此时熊的体力较弱。
看来老虎捕食熊的现象果真是并不罕见,都已经有配套的研究调查了,只能说是我少见多怪了。自然界果真是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