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

5000斤订单蔬菜全部采收完


2月5日,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工人正在搬运刚刚采收的茴香。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

茴香棚里,收割、打捆;番茄棚里,采摘、分拣;茄子棚里,调垄、栽苗……年味儿还未散去,冀州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假期期间,我们很多人没有休息。”基地负责人刘晓晨说。

春节假期过后,蔬菜需求量明显上升。当天上午,刘晓晨的电话不断,大都是客户打来的。她打开手机里的一张供应清单给记者看,“这是昨天的订单,芹菜、茴香、番茄、青椒……差不多有5000斤,今天上午就要全部采收完。”

上午10时多,室外气温升高。棚区工作人员张芳在一座座日光温室间不停地进进出出。每进一座棚,仔细查看屏幕上显示的温度、湿度后,操作智能控制柜,对大棚内环境进行精准调控。

“这几天昼夜温差大,我们得时刻关注棚室内的环境变化,确保蔬菜健康生长。”张芳说。

基地内共有38座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有近20种。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并不多。张芳指着棚室里挂着的传感器解释道,它们就像人的眼睛,实时记录棚室环境和蔬菜生长参数,这些数据传输到基地控制中心,经过分析,可以实现远程浇水、施肥、调温。“原来1个棚至少3个人管,现在1个人能管3个棚。”张芳说。

智能化管理模式,不仅让蔬菜种植省时省力省成本,蔬菜品质也更有保障。

“我们与京东农业科技共同开发了全链数字化溯源平台,蔬菜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质检、运输,每个环节都实现可控制可追溯。”刘晓晨介绍,今年春节前,他们开发了7种规格的蔬菜礼盒产品,每个礼盒里不仅有检验报告,还会贴上一张二维码。其中,“乌塌菜”“奶油小白菜”“油番”等特色菜礼盒供不应求。

“今年,我们还计划引进奶油黄瓜、根芹、紫白菜、紫土豆等特色菜,进一步丰富基地蔬菜品种。”临近中午,基地会议室内,说起新年的计划,刘晓晨信心满满。(河北日报记者 焦 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